張珣,教授,理學博士后,博士生導師,計算機學院副院長,現援疆任和田師范專科學校黨委委員、副校長。全國高等院校計算機基礎教育研究會理事、北京系統工程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圖象圖形學會可視化與可視分析專委會委員、中國計算機學會教育專委會委員。主要從事GIS軟件技術、地理人工智能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作為技術負責人承擔30余項軟件系統研發工作。主持國家級項目3項、省部級項目6項,橫向課題30余項。第一或通訊作者發表相關領域學術論文30余篇,頂級期刊5篇。第一發明人授權國家發明專利7項,出版學術專著1部。獲北京市教育教學成果獎二等獎1項,校級教育教學成果獎3項。
自2014年進入北工商開始,張珣一直辛勤耕耘在教學、科研和育人一線,秉持著甘做綠葉遮雨,愿當春泥護花的信念把教書育人作為己任。作為專業任課教師,他授業解惑、潛心育人,令每一位聽過張珣課程的同學都印象深刻;作為班主任,他善于溝通,和藹可親,亦師亦友關心著學生成長;作為研究生導師,他勇于鉆研、發奮圖強,為學生成長成才竭盡全力;作為一名科研工作者,他積極探索、嚴謹求實,潛心科研結碩果;作為一名中共黨員,他始終堅守初心,時刻發揮先鋒模范帶頭作用,一年前他放棄了出國訪學深造機會,一心投入到祖國教育援疆事業,在艱苦的新疆和田貢獻著北工商人的力量,用實際行動踐行一名共產黨員的神圣職責。張珣在校期間獲得了“學校十佳班主任”“優秀研究生導師”“優秀共產黨員”“科研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
三尺講臺育桃李,一支粉筆寫春秋
教書育人是教師的神圣使命,自入職以來,張珣先后為本科生、研究生、留學生講授《C語言程序設計》《計算機技術》《軟件開發實訓》等5門課程。他充滿激情和風趣的講課風格深受同學們的喜歡,秉持著讓同學們學好第一門編程課的信念,孜孜不倦,耐心地回答同學們課上課下的每一個問題。從Moodle在線評測教學平臺全面使用,再到全校首批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建設,張珣精心設計每一個教學環節,使得編程課程變得生動形象,更好地幫助同學們掌握編程技巧。
在加強理論教學的同時,張珣還非常重視學生的實踐能力,通過指導本科生畢業設計、學科競賽、“大創項目”、北京市“實培項目”培養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指導的學生榮獲藍橋杯大賽全國二等獎,榮獲“挑戰杯”首都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紅色實踐”專項賽一等獎等。指導本科生發表高水平論文2篇、申請發明專利8項,提升了學生的創新與實踐能力。
用心真誠對待學生,用情澆灌教育之花
張珣對待學生,傾注關愛,始終把立德樹人當成教師的第一要務。從入校開始一直擔任班主任,陪伴著學生們成長成才。每學期都要與同學們進行談話,深入了解每位同學的思想動態,為他們答疑解惑。他平等對待班里每一位同學,尤其是轉專業和有特殊困難的學生,經常主動找他們了解情況,幫助他們解決問題。同時,也經常性的幫助學困生與貧困生購買專業書籍與課業輔導,提升學生的專業能力。就業期間他成功推薦5名學生就業,所帶計算機181班在2021年也榮獲北京市先鋒杯優秀基層組織。2021年作為第一位帶本科生軍訓的專任教師,張珣也被評為校優秀指導員。
新冠疫情期間,張珣也深深牽掛著學生們,一方面想方設法保證課業順利,進行線上答疑,指導學生項目和論文修改;另一方面,他也不斷地和學生溝通電話,竭盡所能地提供生活上的幫助,以紓解學生的焦慮情緒。
潛心協力科學研究,師生并進發奮圖強
作為研究生導師,他對待研究生就像待自己的親人、朋友,在學習上引領帶路,在生活上關懷備至。堅持每周跟同學們討論科研工作,引導學生將科學研究與解決實際問題相結合,不斷完善科研思路,凝練研究成果。他們經常會因為一個問題討論到深夜,這種亦師亦友的環境,使同學們的科研水平和實踐能力有了極大提升。在張珣的熏陶下,研究生們積極探索,取得了眾多高水平研究成果以及服務社會需求的信息系統。
憑借著滿腔熱忱與對教育事業的熱愛,張珣充分發揮共產黨員的帶頭作用,在學校里踏實肯干、勤勉刻苦、精益求精、潛心科研、開拓創新,用實際行動踐行著“教書育人”的深刻內涵。
張珣深知,選擇當老師就選擇了責任,就要盡到教書育人、立德樹人的責任,并把這種責任體現到平凡、普通、細微的工作之中。他以身踐行“國勢之強由于人,人才之出成于學,要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教育要求,將教育的根本任務放在心中,將學生的全面發展放在首位。銘記初心不忘來時路,昂首闊進邁向新征程,張珣將繼續在教書育人的道路上貢獻著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