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中央和教育部明確提出,師德建設是教師隊伍建設的第一要務,師德師風是評價教師隊伍的第一標準。北京市在2018師德建設年的基礎上,把2019年確定為師德考核年。為進一步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引導教師牢記初心和使命,自覺踐行新時代教師行為規范,堅持立德樹人,實現“三全育人”,爭做“四有好老師”和“四個引路人”,形成愛崗敬業、為人師表的良好氛圍,自覺擔負起學校建設以商科、輕工和食品學科為特色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的使命。學校人事處(黨委教師工作部)、黨委宣傳部聯合開展“講好師德故事”先進事跡征集和宣傳活動。
學校從事一線教學科研工作的教師(含雙肩挑)中征集師德先進事跡,他們政治堅定,遵紀守法,擁護黨的領導;以德立身,以德施教,道德情操高尚;熱愛教學,熱愛學生,滿懷仁愛之心;教書育人,遵循規律,教育成效顯著;刻苦鉆研,積極創新,群眾基礎良好。學校特設置【講好師德故事】專欄,通過深入持久地開展師德先進事跡征集和宣傳活動,講好師德故事。第一期為食品與健康學院院長王靜教授的師德先進事跡。
王靜,女,中共黨員,博士研究生,畢業于江南大學。2007年1月-2011年10月任北京工商大學副教授,2011年10月至今任北京工商大學教授,現任食品與健康學院院長。2016年“躲不開的食品添加劑——院士、教授告訴你食品添加劑背后的那些事”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排名第七;2016年獲輕工聯合會科技進步一等獎,排名第一;2015年獲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科技創新杰出青年獎。
王靜老師熱愛教育事業,具有強烈的責任心和事業心,不僅出色完成本職工作,更經常犧牲業余時間,發揮專長指導學生、幫助同事、服務社會,以深厚的學識修養贏得尊重,以高尚的人格魅力獲得贊賞,在教書育人崗位上不斷成就自我、實現價值。
厚其棟,方能任其重
“不厚其棟,不能任重”,這是王靜教授經常勉勵自己的一句話,她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做為一位專業的科研人,她用踏踏實實的行動詮釋著負責任敢擔責能干事的奮斗精神。
07年來校工作,她先后主講食品生物化學、食品科學原理等課程。現任食品科學與工程系主任,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高級會員,青年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休閑食品分會常務理事。作為項目主持人和研究骨干承擔了“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國家“十二五”科技支撐計劃子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中國工程院重大咨詢研究項目、國家863計劃項目和國家973計劃項目等國家級和省部級科研項目,在國際SCI期刊和國內核心期刊發表論文80多篇,正式出版學術著作6部,獲授權國家發明專利7項,榮獲教育部、農業部和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多項獎勵。先后入選北京市科技新星、北京市長城學者,榮獲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科技創新杰出青年獎。
能取得這樣的成果,與她苦行僧般嚴謹的科研態度是分不開的。從她入職的第一天起,對于專業的潛心研究和積極探索從未間斷過。看到過王靜老師工作的人都感慨萬分:鉆研精神在她身上體現的淋漓盡致,時間和精力的的投入令青年教師們汗顏,不僅如此,她扎實的學術功底、勤勉的求知態度也令人稱贊。
敬其業,方能任其教
“教書育人是教師的天職”,作為一名教師,王靜老師深知只有真正愛她的崗位,愛她的學生才能夠真正做到能任其教。她一直把“教好書、育好人”作為自己的努力方向。注重師德,學風嚴謹,一絲不茍,和同學交朋友,經常和學生探討學習、生活、人生各個方面的問題,把教書育人貫穿于整個教學工作中。
在她的悉心指導下,她學生獲得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舉辦的2011年度美國大杏仁學生創新大賽二等獎和2012年度李錦記杯學生創新大賽二等獎、康師傅杯大學生創新性研究競賽優秀獎,先后有十余名學生被美國、歐洲、澳大利亞等的著名高等學校錄取攻讀研究生。
崇尚嚴謹、求實的精神,王靜把教書育人當成自己人生中最重要的原則。恪守這一追求,她努力為學生上好每一堂課,追尋這一理想,她努力為學生創造好的學習、科研條件,從不吝嗇教導。
不僅對學生如此,對前來請教的青年教師,她總是身體力行地提供各種幫助。作為團隊負責人,她注重發揮傳、幫、帶作用,甘做年輕人成長的階梯和鋪路石。自2012年擔任年輕教師的引導師以來,她先后指導6名青年教師,目前他們都已成長為各自崗位的骨干,有2名青年教師晉升為副教授,有4名青年教師獲得國家自然科學青年基金資助;有3名青年教師獲得北京市委組織部優秀人才培養計劃項目。一批批青年教師的迅速成長,為學科的建設和發展,為學校的教學、科研提供了源源不竭的動力。
工作以來,王靜教授用實際行動詮釋著“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這一經典論述,踐行著“學高為師,德高為范”這一諾言,把講臺作為人生舞臺,演繹出教育的別樣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