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喜迎中國共產黨成立104周年之際,學校關工委、離退休黨委聯合舉辦的“銀發先鋒講堂”特別邀請第十三黨支部53年黨齡的老黨員、2022年京津冀“銀發達人”胡建豐老師,為青年師生和老黨員們帶來《用鏡頭守護長城》的勵志講座。這場別開生面的“迎七一”主題黨日活動,生動展現了老黨員的教育情懷和使命擔當。
“長城是中華民族的脊梁,是華夏子孫的血脈,也是國人的精神圖騰。把它盡量完好地展示給后人,是我們每個人的責任,作為一名老黨員,記錄長城就是守護我們的精神家園”,胡建豐深情講述自己退休后投身長城保護的初心。近十年來,這位72歲的老黨員頂風冒雪,跨越15個省市自治區,行車18萬公里,航拍萬里長城的四季風貌與千年遺跡,拍攝了超過20T的視頻素材,自編自導400多條原創視頻,創辦《建豐視界》視頻號,是用光影藝術弘揚長城精神,展現一名銀發族黨員的價值與溫度。大屏幕展示她拍攝的長城時而如一條“巨龍”酣臥云霧中,時而在重巒疊嶂中盤旋蜿蜒,時而與黃河交匯共舞,時而又在戈壁中與黃沙交相映襯,震撼的場面不時響起熱烈的掌聲。
“當地人給我一碗熱粥,我送他們一套沖鋒衣——山里人的淳樸和長城的壯美,都值得被記錄。”胡建豐動情講述著航拍長城的幕后故事:為搶救消失中的原始遺跡,她頂風冒雪深入荒野;為回報當地百姓的幫助,她將拍攝成果無償用于鄉村宣傳;甚至自掏腰包為山民添置戶外裝備等等。體現的是黨員和群眾的魚水深情,胡建豐樸實的話語讓在場師生動容。
活動現場還舉行了溫情的贈書儀式。87歲的老黨員孟祥玉將胡建豐的故事凝練成書,“您用鏡頭守護歷史,我用筆墨傳承精神”的贈言,道出了兩代共產黨人的精神接力。學校老院長、老黨員王相欽教授在參與活動后表示:“在‘七一’前夕舉辦這樣的活動,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意義非凡。”
“70多歲的奶奶輩還能不斷學習熟練操控無人機拍出如此震撼人心的大片,我們年輕人有什么理由不努力?”現場研究生同學們被胡老師的“硬核”技能所震撼,青年學子們表示要以老黨員為榜樣,把個人理想融入黨和國家事業之中。來自山東的齊金河同學表示“看著鏡頭下云霧繚繞下如若仙境的金山嶺長城,內心被祖國偉大的壯美山河而打動,油然而生深深的自豪感!”高達同學則表示,“看著那些即將風化消失的遺跡,聽著那些樸實而動人的故事讓我意識到,現在就要追尋好自己的夢想,生命的意義就是要在有限的時間里不斷追求更加廣闊的精神的拓展和延伸!”
老黨員胡建豐則以親身經歷鼓勵學子:“技能積累像砌長城,一磚一瓦終成風景;永葆赤子之心,風雨兼程也能‘飛’得更高。”
學校關工委副主任潘伯洲指出,本次活動通過老黨員的言傳身教,讓長城精神與紅色文化交相輝映。在“七一”前后,學校關工委還將組織系列“銀發先鋒講堂”活動,邀請更多老黨員講述奮斗故事,讓紅色基因在新時代綻放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