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學年的平均績點為4.09,綜合測評全年級第一,獲得校優秀學生一等獎學金三次、校三好學生、校優秀學生干部、校優秀團員、暑期社會實踐優秀個人等榮譽稱號,參加各類專業綜合能力比賽并多次獲得名次。她就是來自新疆的回族姑娘、材料與機械工程學院機械134班馬麗萍。
然而,就是這樣一位“戰績累累”的優秀學子卻曾一心想轉專業。就讓記者帶你走近馬麗萍,了解她是如何從點滴做起,一路披荊斬棘,逆襲成功,并榮獲國家獎學金的。
天道酬勤,實現自我突破
“我剛開始學這個專業的時候感覺很枯燥,努力學習就是想轉專業。”馬麗萍如是說道。“可是后來當我的成績上來了之后,發現其實我的專業挺有意思的,不像想象中那么枯燥,到后來能接受它,然后就慢慢地喜歡上我的專業了。”在學習過程中考試壓力的驅動、自己對于高分的強烈追求、對于專業知識的好奇等,都推動著馬麗萍去努力的把它的專業學好。
她會強迫自己去聽,去理解,努力追尋其中的真諦,發現里面所包含的樂趣。當談及找到學習樂趣后,她在學習中有哪些好的方法時,她毫不猶豫地說道:“提前從BB平臺上將老師上課所要用的ppt打印下來,在聽課的過程中把ppt上沒有的知識補充上來,兼顧聽課和記筆記,這個方法我覺得很實用。”
她積極參加許多學科實踐和競賽,在參加北京市第三屆、第四屆大學生工程訓練能力競賽時,馬麗萍和她的小伙伴們設計了“無碳小車”和“藍牙排爆機器人”。她不僅將課本上的知識學以致用,使自己的學習能力得到提高,而且能體會到實踐帶給她的快樂。最初她參加這個競賽是被她朋友們拉去的,如她所說,“從最初連一個扳手都不甚了解,到后來能熟練辨別許多復雜的機械結構。” 在這個過程中使馬麗萍的專業知識與能力得到了極大的提高。她還告訴記者:“參加實踐活動和競賽能增進與同學們的友誼,這種感覺很好。”
家鄉在新疆的馬麗萍英語的啟蒙時間與同齡人相比較晚,英語基礎不太好。最初的她連一段完整的英語聽力都堅持不下來,但是她沒有放棄。在準備四級的聽力部分時,馬麗萍曾反復地聽同一個材料,高達數十遍,聽不懂就接著聽,直到能聽懂為止。在準備閱讀部分時她也曾反復研究同一篇文章,將每一個生詞都認真的查出來,然后一遍遍熟悉。
由于自身的英語基礎并不好,在最初的一段時間里她的付出并不見成效,甚至在別人眼里她并沒有認真學英語,但是她不在乎別人的看法,認真總結經驗教訓,把自己能做的做好。她的同學馬成海曾感嘆道,在他周圍還從沒見過能像馬麗萍這么努力學英語的同學。終于,當量積累到一定程度,質變的產生便是順理成章了。在她不斷的努力下,她順利的通過了大學英語四級。
在總結自己這幾年的學習歷程時馬麗萍說道,從班里成績倒數到年級第一,從普通話不好到能和周圍人用普通話無障礙交流,學習高等數學和一些難度較大的專業課時所做的預習、聽講、復習、找老師答疑等,她付出了許多艱辛。她的高數老師也曾不止一次的夸獎過她,“她學習特別努力,遇到不會的地方一定要打破砂鍋問到底。”
她自己再回想這一路時講道:“這些年自己吃的苦自己心里很清楚,而正是由于不斷的積累,最終邁出了象征著質的飛躍的這一步。也許這一切的結果就是天道酬勤的最好印證。”
服務他人,積極參加志愿活動
作為班里的學習委員以及曾先后在大學三年內擔任過8門課的課代表,馬麗萍認為其實這些班級工作不僅沒有耽誤她的學習,而且還增強了她的學習主動性,督促自己不斷進步。“畢竟作為一門課的課代表,至少要把這門課學得還不錯吧。”馬麗萍打趣地說道。每節課前和課后主動與任課老師進行專業上的交流,積極按時為同學們分發課后作業,實驗課后主動幫助老師收拾儀器,這些工作馬麗萍堅持了三年,在此過程中,她認真地為老師和同學們服務。對此,老師這樣評價,“馬麗萍是一個責任心極強,做事很有條理、很認真的學生。每次實驗課后,她都會主動留下來幫助老師一起收拾實驗室,當課前有作業要發下來或是有作業要收上去的時候,她也會主動承擔這些工作,不用老師再操心了。”
馬麗萍的同學在談起她的時候說:“馬麗萍善于與他人交流,她和身邊的每一個同學都能融洽相處,她應該是班里人緣最好的同學。”同時,她的同學表示,“馬麗萍很樂意去幫助每一個有需要的人。當同學有事找她幫忙,馬麗萍從不拒絕。”馬麗萍在做事的時候有自己的主見,很有想法。她周圍的同學能從她身上找到滿滿的正能量:遇事樂觀,心態積極是大家對她的一致評價。
陽光的馬麗萍也熱心公益,充滿愛心。她曾多次參加良鄉二小和良鄉五中的支教活動,這其中有不少是殘疾兒童。在參加活動中有些兒童會一直用手拍打她,這一度曾讓她感到可怕,她會主動去回避這些接觸。但是通過慢慢相處,她發現這些孩子的內心其實是很天真無邪的,同時她也和這些孩子之間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每當孩子們在叫她“姐姐”的時候她就會十分開心。她說,“這些孩子其實是特別天真無邪的,他們亟需別人的幫助與真摯的關懷。”馬麗萍認為通過和這些孩子們的相處,讓自己的心靈變得更純凈了,蕩滌掉了那些心靈中不好的東西。
如今,馬麗萍已經考上了本校的研究生,今年9月即將開始她的研究生生活。當談及對于自己未來的發展前景時,她說畢業之后會回到家鄉當一名中學老師或是從事和機械有關的工作,用行動回報父老鄉親。她學對未來有著明確的規劃,正是這份努力與堅定推動她不斷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