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5日在京開幕,3月6日晚,《北京日報》邀請北京工商大學經濟學院執行院長、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首席專家詹新宇教授,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宏觀研究部主任、研究員蔡彤娟做客“知事會客廳”直播節目。接受北京日報社記者劉曉琰、張力的提問,圍繞經濟增長目標、經濟發展質量、激發消費潛能、擴大有效投資、促進青年就業、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等熱點話題,深入解讀中國經濟發展新動向和宏觀政策新取向。

@長安街知事:今年的經濟增長預期目標為5%左右,目標與去年持平,這反映出哪些考量?
詹新宇:經濟增長目標具有多重目的:首先,它用于凝聚共識,使社會各界了解政府的意圖;其次,有助于動員和配置資源;第三,提供了事后績效考評依據。
我國作為全球主要經濟體之一,過去40多年一直堅持用增長目標來引導宏觀經濟,體現了其持續性和穩定性。雖然2024年的GDP增長目標表面上看和去年一致,但更好地統籌了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更好地兼顧了需求和可能,緊緊圍繞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推動經濟在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中不斷贏得優勢,高質量發展成色更足。
在國內外經濟形勢不利的情況下,包括疫情沖擊、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地區爭端等多種因素,我國作為外向型國家要繼續實現5%的增長目標,意味著需要克服更多困難,將不確定性轉化為確定性。
@長安街知事:此次《政府工作報告》將新質生產力列入政府工作十大任務之首,說明了什么或者說釋放了哪些信號?
詹新宇:將新質生產力置于十大任務之首,體現了對這一領域優先地位的高度重視,體現了完整、準確、全面貫徹以創新為核心的新發展理念。
新質生產力的核心在于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提高生產率將產生多方面效應,如推動區域經濟發展、增加居民就業機會以及不斷鍛造新業態。因此,新質生產力具有引領和推動整體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
當前,全面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仍面臨一些瓶頸和挑戰,政府和社會應高度重視、清醒認識這些困難,以更加深入、實質性地推動相關工作。
@長安街知事:今年以來,在全國多個省市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均將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作為2024年的重點工作,北京市政府工作報告在談及今年重點任務時,明確給出了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所涉及的7項具體任務。北京發展新質生產力具有哪些優勢?
詹新宇:做為大國首都,北京經濟發展已經達到先進水平,資源利用相對飽和且比較擁擠,這使得北京在傳統產業發展上空間受限。然而,這也為其提供了轉變發展路徑的現實契機,尤其是在新質生產力領域。通過將發展傳統制造業的劣勢轉變為發展新興產業的優勢,有助于推進北京實現產業結構的升級和經濟發展模式的轉變。
這種轉變是相當及時和必要的,因為新質生產力的發展需要攻克一些核心技術,面臨較大的困難和風險。相比于一些中西部地區,北京的土地資源有限,各類資源較為緊缺。因此,傳統產業的發展空間較小,發展新興產業成為更為緊迫的選擇。這種緊迫性的背后,是北京在新質生產力領域的發展更容易得到社會各界的認同,各類資源會更有針對性地匹配,從而可能達到1+1>2的效果。
@長安街知事:《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將著力擴大國內需求,推動經濟實現良性循環。具體而言,促進消費穩定增長,要從增加收入、優化供給、減少限制性措施等方面綜合施策,激發消費潛能。比如培育壯大新型消費,實施數字消費、綠色消費、健康消費促進政策等。如何看待兩會報告中促進消費增長相關內容?
詹新宇:消費作為擴大內需的主要政策手段,在中國居民收入水平提高的同時,消費正朝著更高層次升級邁進。因此,供給端需要跟上消費端升級的速度和頻次,提高供給的質量和層次至關重要。只有供給端保持較大創新力度,進行更多顛覆性創新,推出更多眼睛為之一亮的新產品,才能促使消費者愿意替換舊有產品(愿意“費舊”),積極購買高質量新產品(愿意“購新”),從而達到激發消費潛能、擴大內需的目的。
另外,新媒體時代容易創造消費熱點和爆點。淄博燒烤和哈爾濱旅游的爆火,成為了刺激消費的新動力。期望2024年涌現更多這樣的新爆點,讓大家心動并愿意去體驗,從而帶動更多消費新潮流。
@長安街知事:《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將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促進互利共贏。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也是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的2024年重點工作之一。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有哪些新的動能和抓手?
蔡彤娟:一方面,數字經濟的興起為中國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提供了新的動能。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和數字化技術的發展,數字經濟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關鍵引擎。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電子商務市場之一,積極推動數字經濟的開放與發展,包括網購、電子商務、跨境電商等領域迅速發展。通過加強數字技術的研發和應用,創造新的業態、場景和消費模式,不僅提升中國的數字經濟實力,也為全球數字經濟的發展提供有力支持。
另一方面,傳統產業的高端化、智能化和綠色化轉型,以及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的培育,也為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加強國際產業合作提供了一個新的抓手。在這一過程中,加強標準質量的支撐有助于打造更多有國際影響力的中國制造品牌。同時,服務業對外開放也是擴大高水平開放的重要方向。隨著全球經濟的發展,現代生產性服務業成為經濟增長的關鍵領域,中國逐步放寬服務業領域市場準入,吸引更多外資進入中國市場。這不僅有助于提升中國服務業水平和競爭力,也促進全球服務業的發展。
詹新宇:在過去,我們主要關注歐美市場,但近年來,“一帶一路”倡議為高水平對外開放提供了新的動力。初始的“一帶一路”項目主要集中在基礎設施領域,未來將更加注重“小而美”、“小而精”的民生項目,如數字經濟等新業態,幫助一些“一帶一路”共建國家提升數字經濟水平。以及將我國的電商、健康、文旅等方面的優勢經驗與“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分享,實現互利共贏。
另外,我國已實現精準脫貧,是人類減貧史上的壯舉。而一些“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在人均GDP等方面與我國有一定差距。我們可以將減貧經驗觸及到這些國家的中小城市乃至農村地區,推動“一帶一路”倡議走深走實。
最后,我們需要轉變傳統的對外開放模式,不能局限在出口創匯的既有思維模式里。鑒于近年來,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加上我國技術水平在很多領域與歐美發達國家相比,已經實現了“并跑”乃至“領跑”,以市場換技術的傳統模式已經難以為繼。在新時代,我們需要更多地倡導組織型、制度型的開放,以更為靈活、創新的方式應對全球經濟格局的變化,不僅能擴大需求、促進GDP增長,更有助于提升我國經濟發展質量。

此外,針對消費、投資、就業、開放等《政府工作報告》中的熱點問題,詹新宇結合生動活潑的現實案例,進行了有針對性的解讀。據悉,本次線上直播節目,共計有21.5萬人同時在線觀看,受到了較為廣泛的關注。
作者:經濟學院
編輯:吳慧中
審核:王遠芳
審定:李艷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