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首都流通業研究基地在阜成路校區召開了2018年第三次學術委員會會議。基地首席專家、基地學術委員會主任、副校長謝志華教授,研究生院長楊德勇教授,基地主任、經濟學院院長徐丹丹教授,副院長郭馨梅教授,商學院楊有紅教授、副院長孫永波教授和楊浩雄教授參加了會議。
徐丹丹教授匯報了2015-2017年建設周期依托我校的首都流通業研究基地免檢順利通過北京市驗收的結果,并對學術委員們百忙中關心基地的建設與發展表示了感謝;郭馨梅教授介紹了2018-2020年新一期首都流通業研究基地建設任務書的填寫及本次會議需要研究討論的重點。
楊有紅教授認為,流通領域內有很多具有時代感的命題值得關注,如消費、出口、投資三位一體對經濟提升的影響、流通對消費的促進作用、流通業混合所有制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之策、票制改革背景下首都流通業運營模式研究,開展這些選題研究對明年基地申報社科基金項目大有裨益。
楊德勇教授提出,基地未來的研究一定要在中國現有的經濟環境下開展,如經濟下行短期內不會改善,中美貿易摩擦帶來的貿易環境惡化、電商平臺的快速發展、供給側改革及十九大提出的新時代等,研究課題的確定既要有前瞻性,也要基于現有的研究項目,這樣三年后的建設目標易于實現。
孫永波教授建議,基地學術帶頭人可以考慮讓目前有國家級基金項目的負責人擔當,將責權利劃給他們,按三年一個周期進行考核;基地的選題要體現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新技術等對流通業的影響;楊浩雄教授主張,基地首席專家定期召開學術委員會會議進行學術交流,幫助年輕教師調整研究思路,實現從文獻中找問題到從現實中找問題的轉變,多開展企業調研,使研究成果更接地氣。
徐丹丹教授表示,基地將認真梳理總結專家們的意見,圍繞商學院和經濟學院現有的課題及未來要開展的課題確定學術帶頭人、研究任務和研究目標,確保三年后的驗收能順利通過。
謝志華教授在講話中指出,基地可以按建設周期更新學術帶頭人,多發揮年輕學者的作用;基地的研究方向應與時俱進性,要充分了解國家、政府和行業的需求,采取問題導向,研究最前沿、最緊迫的問題,如基于市場和行政路徑的電商一體化平臺建設、內外貿一體化流通企業管理創新研究或流通整合模式研究等等,都值得組織團隊開展研究。他還要求按照國家智庫的建設標準來建設基地,除了建章立制,還要給予相應的政策和經費支持,要舉辦年度學術研討會和研究成果的信息發布會。同時,他要求兩個學院申報新的基地平臺,為博士點申報和學科評估B類提升奠定基礎。
學術委員會委員們富有建設性的意見與建議,為首都流通業研究基地的未來建設指明了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