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張力院長您好!2007年11月18日,原機械自動化學院、物理教研室和實驗室、工科實踐中心合并成立機械工程學院。一年來,為了貫徹執行學校由教學型大學向教學研究型大學轉變的戰略方針,學院都作了哪些方面的工作呢?
張力:學院成立一年來,院領導和全體職工一起承載著責任和壓力,共同努力,在學科建設、教學科研、管理體制改革等方面都做了許多工作。
學院首先加強學科建設工作,進行了學院資源的優化和整合,積極探討學科建設發展規劃,緊緊圍繞輕工和食品行業,凝練學科方向,突出行業特點,辦出特色。調整組建了輕工機械和食品機械等8個學術團隊,積極支持食品學科博士點的申報,并完成“機械工程”一級學科碩士點和“機械電子工程”二級碩士點學位申報工作。
學院加強學風建設,努力提高學院教學質量和科研水平,多次開設科技知識講座,開展“機器人大賽”、“汽車文化周”、“考研交流會”等系列活動。
學院還注重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和師德教育。學院努力做好教師培訓進修工作,先后支持9名中青年教師攻讀博士學位。學院還邀請院士、教授博導來校講座和座談,加速培養年輕學術帶頭人和科研骨干力量,全面提高學院的綜合實力。2008至2009年,學院1人獲北京市高校優秀班主任,1人獲北京市高校青年教師師德先進個人,物理黨支部獲得學校優秀基層黨支部;1人獲學校優秀黨員稱號,1人獲學校優秀黨務工作者稱號。
學院繼續加強就業指導工作,2009年就業率繼續100%,簽約率70%,獲校就業工作先進單位和就業市場開拓優秀獎。
一年來,學院的各項管理工作到位,運行機制與管理體制健全,黨政領導團結一心,協調一致,始終堅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堅持黨政聯席會制度、院務會制度。
記者:如何加快改革、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加強科研、提高學科建設水平直接影響著學校在首都和全國高校中的地位,影響學校的社會聲譽,影響師生員工的根本利益,更會影響到學校的長遠發展。機械工程學院成立一年來,在這兩方面都取得了哪些成績?
張力:一年來,學院全力以赴開展科研工作,在輕工機械和食品機械行業取得了較大的進步。學院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項,省部級科研項目12項,企業服務項目10余項。2009年發表核心期刊科研論文40余篇,出版專著教材7部,科研到位經費100多萬元,比去年增長了3倍多。
學院在人才培養、專業建設、教學改革、教材與課程建設等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學院物理學術創新團隊獲得北京市人才強教計劃的支持;3人獲第九屆全國多媒體課件大賽高教工科組二等獎;1人獲北京市青年教師基本功比賽工科一等獎、2人榮獲北京市多媒體課件比賽一等獎;2人分獲校教學基本功比賽工科組一等獎和二等獎。
學生在北京市建模比賽、北京市物理競賽、北京市數學競賽中分別獲得一、二等獎。2009年獲中國“飛思卡爾”智能車大賽全國二等獎和第十一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世博會專項競賽三等獎。
學院注重科學技術成果的轉化,通過與北京世紀東方國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縫紉協會、北京華恒藥業有限公司等企業交流,已達成了合作意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