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7日,由馬克思主義學院主辦的第二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當代思潮”學術研討會在京舉行。來自中國人民大學、南開大學、國防大學、中央社會主義學院、中華女子學院、天津商業大學、浙江師范大學等十余所高校的20多位學者以及我校馬克思主義學院的全體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參加了會議。校黨委副書記盧思鋒出席會議并致開幕辭。與會學者重點圍繞“馬克思主義與中國當代思潮關系探討”、“當代中國思想格局的宏觀審視”、“馬克思主義在當代中國演進分析”、“當前新儒學思潮和宗教思潮辯析”等主題展開研討。浙江師范大學葉險明教授做了主題報告,詳細闡述了當代我國的六大思潮并予以評價。
在實行市場經濟的條件下,中國思想界存在著各種思潮的相互交鋒,如存在著新左派、新自由主義、保守主義、威權主義、民族主義等思潮,導致馬克思主義理論面臨著多元化思潮的沖擊,也導致大學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面臨著諸多問題。與會學者具體研究了這些思潮產生的社會背景、傳播方式及其歷史演進,詳細總結了各種思潮的理論觀點及現實訴求,分析了這些思潮對馬克思主義的影響以及應該如何采取辯證的態度來看待這些思潮。本次會議的一個顯著特點是很多研究中國傳統文化尤其是研究儒學的學者參加了會議,從中國傳統文化出發來研究儒學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影響,對儒學和馬克思主義的關系展開了富有成效的討論。許多學者強調馬克思主義在當代中國社會生活中的指導地位,并指出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研究多種思潮的必要性。
與會學者一致認為,了解中國當代思潮有助于研究馬克思主義理論,也有利于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有利于解決青年學生的思想困惑。與會學者就如何結合中國當代思潮來推進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教學與研究達成了一定的共識,并期望能繼續從事并推進這方面的研究。本次研討會由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劉東超教授做最后的總結發言。
許多學者對于我校舉辦這樣的研討會給予很高的評價,認為這是推動我國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有效工作。我校馬克思主義學院將在今后繼續為國內外的學者們搭建交流和討論的平臺,繼續推動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教學與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