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日上午,我校舉行“青春五四圓夢工商”系列活動,邀請中直機關僑聯主席、原中央黨校副校長李君如到校做“中國夢與改革開放”的主題報告,召開“情源工商、為僑服務”活動授牌儀式及座談會,解讀中國夢,推動中直機關僑聯志愿服務活動深入開展。中直機關僑聯常務副主席、中央黨史研究室機關僑聯小組組長王淑娟、中直工委群工部副部長舒家鑫、中央直屬15個部委僑聯領導及歸僑僑眷代表應邀參加活動。校黨委書記孫堯東、黨委副書記盧思鋒出席活動。
“青春五四 圓夢工商”活動是我校慶祝五四青年節的系列活動之一,由經濟學院承辦。中直機關僑聯主席、原中央黨校副校長李君如在“中國夢與改革開放”的專題講座中,從兩方面為大家解讀了“中國夢”:第一,結合中國夢產生的歷史背景,論證了中國夢是中華民族的歷史追求;第二,分析了中國夢實現可能性的內在邏輯關系,即必須處理好理想與實干、改革與發展、機遇與挑戰三者間關系,實現中國夢要踏踏實實搞改革求發展,在抓住機遇的同時,能夠經受挑戰不斷發展。他強調了抓住機遇對我國當前發展的重要性,并對當代大學生寄予深切的厚望。黨委副書記盧思鋒在總結中談到,我校正在深入開展“中國夢”主題教育活動,通過李君如主席的報告,了解了中國夢的涵義、歷史意義和實現途徑,使大家進一步明確了肩負的責任和使命,對學校開展“中國夢”教育活動有很大的推動作用。學校有關職能部門負責人,各學院黨總支副書記、輔導員,經濟學院師生代表200余人聆聽了報告會。
報告會結束后,舉行了“情源工商、為僑服務”活動授牌儀式和座談會。“情緣工商、為僑服務”志愿服務項目于2011年1月啟動,至今已兩年有余。活動的開展始終得到了中直機關僑聯李君如主席、中直機關工委群工部領導和校黨委盧思鋒副書記的關心指導。經濟學院黨總支副書記馬韜光代表學院接受了中直機關僑聯常務副主席王淑娟贈送的“情源工商、為僑服務”活動牌匾。
老華僑代表們對志愿者的活動給予了高度評價和肯定。中直機關僑聯副主席、新華社僑聯主席王偉,介紹了親身經歷并談到:“志愿活動的開展很有必要,也很有意義,是實現和諧社會與中國夢的現實需要。目前中國社會老齡化問題非常突出,可以借鑒發達國家志愿者工作的優良經驗,‘情源工商、為僑服務’的學生志愿者給我們帶來了很多青春與活力。”老華僑代表的發言如數家珍,情真意切,感人至深。經濟學院五名志愿者代表分別暢談了自己在志愿服務工作中的體會和感想。他們表示,志愿服務對自己有很大的收獲和感受,服務過程中感受最多的是老華僑堅毅的品格、純潔的信仰與高尚的追求,對青年學生的學習生活有很大的指導意義,使自己在成長中明方向、知責任、勇前進,激勵自己努力學習,為社會貢獻力量。
座談中,李君如提出三點希望:第一,“以人為本,為僑服務”是“情源工商、為僑服務”志愿活動的總方針,希望學生們服務為革命建設作出犧牲的華僑與僑眷,通過服務去感染影響有著千絲萬縷聯系的海外華僑,讓他們更加了解認同中國;第二,希望在廣度與深度上推進志愿活動,即服務對象擴大、志愿者進一步增加,服務的內容樣式創新,更好的發揮大學生思想引領的優勢作用;第三,在互動上增加志愿者活動的成效,為學生成長成才服務。老一代革命者的愛國情懷、奉獻精神與人生閱歷,可以彌補學生在課堂學不到的社會知識與人生歷練,讓學生對黨和國家有信心,汲取向上進取的力量。李君如指出,通過“情源工商、為僑服務”志愿服務活動,證明了可以用更開闊的視野做好僑聯的工作,要緊緊圍繞“情源工商、為僑服務”的活動品牌,以現有的基礎,深入開展共建活動,讓青年學生永葆青春,加入到祖國民族復興大業中,迎接新的挑戰,使青春得到升華。
孫堯東在發言中感謝李君如主席兩次到我校開展調研座談、了解志愿者服務工作情況,他肯定了“情源工商、為僑服務”志愿者工作的成績,并提出四點要求。一是繼續把學校志愿者隊伍建設好,擴大志愿者服務隊伍;二是志愿者活動應當制度化、常態化;三是積極探索高校志愿活動的特殊方式;四是努力提高志愿服務的水平,更好的開展相關活動,并希望中直機關僑聯各位專家學者來我校客座黨課報告,把共產黨的先進思想傳遞給大學生,讓服務活動更加持久有效。
盧思鋒在總結中談到,北京工商大學學生志愿者工作自北京奧運會志愿活動以來,已經發展到了新的階段,志愿者活動成為實現中國夢的精神支持與推動力,大學生志愿者是優質資源,是正能量的產生者和傳遞者,是可持續發展的人力資源與保障。學校要繼續研究常態化志愿服務,保護志愿者服務的熱情,鞏固成果,書寫志愿者光榮的歷史。中國夢是國家富強、人民幸福、民族振興的共同愿望,大學生為國家貢獻青春智慧才干,為實現中國夢去努力奮斗,繼承五四,青春無悔!
活動期間,經濟學院為僑服務志愿者還陪同中直機關僑聯一行人員參觀了阜成路校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