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從第128屆國際分析化學家協會(AOAC INTERNATIONAL)年會傳來喜訊,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首席科學家龐國芳榮獲該協會頒發的2014年度最高科學榮譽獎——哈維·威利獎。龐國芳院士是設立此獎項以來第58位獲獎科學家,也是第一位獲此殊榮的中國學者。
國際AOAC主席James M.Harnly和國際AOAC方法委員會主席Shauna Roman分別為龐國芳研究員頒發了獎牌和獎章,以表彰他對各類農產品中1000多種農藥和獸藥微量元素,研究色譜和質譜檢測方法做出的卓越貢獻。
哈維·威利獎是國際分析科學領域最負盛名的科學榮譽獎,哈維·威利是國際AOAC創始人,也是1906年美國第一部《純正食品和藥品法》奠基人,由于他對食品立法的杰出貢獻,被后人譽為美國“純正食品和藥品法之父”。設立哈維·威利獎用以表彰那些在推進分析化學領域做出卓越貢獻的科學家,每年只頒給一名科學家或團隊。
按照國際AOAC年會慣例,每年都為哈維·威利獎獲得者設立哈維·威利獎主題報告會(Wiley Award Address)和哈維·威利獎專題研討會(Wiley Award Symposium)。在哈維·威利獎主題報告會上,龐國芳研究員做了《伴行AOAC 30年,促進中國農藥殘留檢測技術創新發展》的主題報告。他從建立六大類色譜-質譜數據庫的基礎研究、1200多種農藥獸藥殘留檢測技術標準化研究、四項國際AOAC 方法研究與應用、迎接農藥獸藥殘留高分辨質譜檢測技術新挑戰四個方面進行了介紹。
按照AOAC年會慣例,專題研討會的題目由當年榮獲哈維·威利獎得主提出并進行研討。今年,龐國芳研究員以“食品農藥化學污染物分析技術的過去、現在和未來”作為研討主題,并邀請了美國FDA Alexander Krynitsky博士、德國聯邦風險評估研究所Luts Alder博士和美國環保部 Paul Yang博士等3位分析領域知名專家做了相應專題報告。龐國芳研究員做了《跟蹤近24年4000多篇SCI論文見證世界農藥殘留分析技術進步》的報告。
龐國芳研究員還參加了AOAC農藥殘留分析方法專家評審會。他主持的國際AOAC優先研究項目“茶葉中653種多類別多品種農藥化學污染物殘留GC-MS,GC-MS/MS和LC-MS/MS高通量分析方法”,組織的11個國家和地區30個實驗室參加的國際協同研究報告,全票通過AOAC方法專家委員會評審,確定為第一行動方法(First Action)。至此,歷時6年,龐國芳研究員主持的第三項AOAC方法研究獲得成功。
此外,按AOAC哈維·威利獎評審委員會有關規定,授權哈維·威利獎獲得者,可以推薦一名符合AOAC條件的在校研究生,獲得當年哈維·威利獎學金。龐國芳研究員推薦的我校博士研究生梁森同學榮獲了國際AOAC 2014年度哈維·威利獎學金,成為我國第一個榮獲美國哈維·威利獎學金的研究生,為我國青年學生關注AOAC研究領域,提供了一個優先機會。
龐國芳30年來一直奮斗在農產品和食品檢驗檢測領域,特別是在農藥和獸藥殘留研究方面成績斐然。他是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工商大學雙聘院士,食品科學檢測技術學科專家,國家質檢總局食品檢測首席研究員,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首席科學家,中國檢驗檢疫系統第一位院士。他的研究成果已廣泛應用于食品安全領域,推動了殘留分析技術的進步和發展。
由于哈維·威利獎主題報告會和哈維·威利獎專題研討會連續召開,加之農藥化學污染物分析技術是當前食品安全的熱點話題,吸引到150多人到現場聽會,包括AOAC現任主席及3位前任主席。此外,在美國工作的中國學者得知今年我國學者榮獲了哈維·威利獎,感到很振奮、很榮耀,也紛紛前來聽報告,給會議增添了幾份熱烈氣氛。同時國際AOAC從今年初在其網站公布了龐國芳研究員榮獲2014年度哈維·威利獎的通告之后,在其AOAC《實驗室管理》雜志1/2月,3/4月和7/8月連續3期介紹龐國芳研究員的科學技術成就,其影響不斷擴大。
目前,人民網、鳳凰網、科技日報、中國質量新聞網等多家媒體報道了龐國芳院士獲獎的新聞。
附鳳凰網報道:“中國學者首次獲國際分析科學最高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