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學習十八屆四中全會依法治國決定座談會”在法/馬學院召開。學校黨委盧思鋒副書記出席會議并講話。黨委宣傳部領導、學院領導班子成員以及教研室主任、支部書記、課程負責人等教師代表參加了會議。會議由學院黨總支書記呂來明教授主持。
座談會上,與會教師結合自己的專業知識和教學科研人才培養工作積極踴躍發言,暢談自己學習十八屆四中全會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決定的感受和體會。與會教師認為,《決定》中提出的“五個堅持”科學地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特色。依法治國的方略從1997年十五大提出到2014年,經歷了不斷發展完善的過程,十八屆四中全會的決定,在以往的基礎上,提出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目標,并從法律體系建設與憲法實施、依法行政與法治政府建設、公正司法與加強司法公信力、法治觀念與法治社會建設、法治隊伍建設等方面全方位地提出了具體的建設內容和措施,既有戰略目標,又有具體的制度,標志著我國法治建設進入了一個新階段。與會教師提到,法治的推進有社會演進型、政府推動型和二者結合型三種模式,我國的特點是二者結合,有自身的特色和優勢。2011年我國宣布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基本建成,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總目標,從建設“法律體系”發展到建設“法治體系”,是一個從靜態到動態的轉變,法治體系的建設既是進程,也是目標。與會教師表示,十八屆四中全會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決定,使國家對法律人才的需求有了新的增長點,這對從事法學以及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科研和法律人才培養工作的教師來說既是機遇、也是挑戰,要在教學科研中投入更大的精力,增強學生法治觀念,讓學生從內心擁護和信仰法律的權威,在學科體系、課程體系的建設上下更大功夫,為培養熟悉和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法治人才及后備力量作出貢獻。
盧思鋒副書記在總結發言中指出,十八屆四中全會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決定對于我國社會的進步和法治建設具有深遠的影響和重要意義。此次座談會發言既有專業深度又有教師自己的切身體會,是一次高質量的座談會,相信法/馬學院能夠以此為契機,推動教學科研工作上一個新臺階。他指出,學習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從法/馬學院開始,接下來將展開各個學院及全校范圍內的學習。學習要結合實際工作,要將其理念運用到“依法治校”中去,在制定學校制度、開展相關工作、解決校內各項矛盾等方面將嚴格以法律為依據,進一步提升工作質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