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下午,孫寶國校長到理學院進行調研。學院全體班子成員及各系主任、副主任參加了會議,會議由院長曹顯兵主持。
李寶河副院長匯報了理學院期中考試的情況,分析了大學物理、高等數學和微積分的期中考試成績,并就數學、物理等基礎課成績普遍偏低并且兩級分化等問題提出了解決措施,包括將期中成績及分析反饋給相關學院和任課教師;數學、物理等基礎課要面向學生,制定適應本校學生的教學大綱和考試大綱,教師間引進競爭機制;嚴格考風、教風,帶動學風建設,制定本學院出題、監考、閱卷、登錄成績的執行細則,本學期末主要統考課程實現教考分離,由校外專家出題;實行任課教師、導師、班主任、輔導員聯動機制,信息共享,措施連續,獎懲一致,責任細分;出臺教師教學獎勵細則,樹立良好示范榜樣;堅持傳統的傳幫帶、集體備課等制度,推進“精彩一課,人人參與”活動,盡快提升全體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的教學水平等。
數學系、物理系、化學系和生物技術系的主任及副主任分別匯報了各系在提升基礎課教學水平、提高專業人才培養質量方面開展的工作,以及教學和學科建設方面面臨的困難和最緊迫的問題。黨總支書記祝鈞表示理學院全體教師一定按照學校的整體部署和要求,積極完成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的各項任務和目標。
孫校長認真聽取了匯報后,充分肯定了理學院所做的扎實工作和取得的成績,并針對各系提出的問題和困難給予了詳細而具體的答復。他指出,學校未來幾年的核心任務就是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特別是本科生培養質量。他相信學校經過四到五年的發展,本科教學質量一定能躋身北京市屬院校的前列。人才培養質量的高低可以用英語四六級考試通過率、考研率、出國率、簽約率等指標來衡量,學校會切實采取措施以推動中心工作。圍繞理學院如何在學校內涵發展、質量提升的總體目標下提升人才培養質量,他提出:第一,學風從考風抓起,千人大考模式要推廣到所有必修課考試及補考;第二,盡快完善學生獎勵制度,要制定詳細的數學競賽規程,涉及面要寬,達到全校一半以上的學生都參與,要給予學生獎金和證書,并加大宣傳力度,以此帶動學風;第三,措施能否落在實處,關鍵要靠每一個教師。希望每位教師都要有敬業精神,不要觸碰教師職業道德的紅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