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論述和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11月13日,學校舉辦師生黨員集中培訓“下半年第一課”,集中觀看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分管日常工作的副校長(副院長)謝春濤同志主講的“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和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授課視頻。教育部、北京市委教育工委有關同志到校指導。全校4000余名師生黨員在兩校區35個會場,共同開展線上學習研討。集中培訓由黨委書記黃先開主持。

謝春濤同志從黨的二十屆二中全會以來黨和國家事業取得的重大成就入手,深刻闡釋了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的主題、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深入解讀了對“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這句話的理解,提出了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原則、重大舉措,具有很強的理論性、思想性和指導性,為我們準確把握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標任務、價值取向與方法路徑,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謝春濤指出,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上的報告和重要講話,深刻闡述了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重大意義、總體要求、重要舉措、根本保障等重大問題,并對貫徹落實全會精神提出明確要求。全會取得的重要成果、作出的重大部署,充分體現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定不移高舉改革開放旗幟的堅強決心,對于動員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銳意進取,以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開辟中國式現代化廣闊前景,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重大意義。









感悟思想偉力,凝聚奮進力量。師生黨員結合自身工作學習實際,圍繞黨課內容展開熱議,掀起了學習宣傳貫徹全會精神的熱潮。
發展規劃處處長吉濤表示,謝教授的報告具有很強的理論性、思想性和指導性。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明確要求搞好“五年規劃”總結評估和謀劃工作。今年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也是謀劃“十五五”規劃的關鍵之年。當前學校已全面啟動“十五五”規劃編制的預研工作。我們將牢牢把握學校事業發展的歷史方位,緊緊圍繞學校“工商一體化”發展戰略,面向“三步走”奮斗目標,著眼“十五五”期間全局性、戰略性重大問題,厘清發展思路、謀劃戰略布局、錨定發展目標、找準發展路徑,扎實繪好學校“十五五”時期高水平研究型大學建設的藍圖。
研究生工作部部長郭新愿談到,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主題。通過今天的現場聆聽學習,加深了我對全會提出的總體部署、指導思想、總目標和重大原則的理解與把握,也更加明確清晰了關于落實教育、科技和人才一體化發展改革部署的方向和任務。作為一名黨員干部,我將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深刻領會深化教育綜合改革的重大意義,以三中全會精神指導研究生院的實際工作、發揮研究生院特色和優勢,運用改革創新的辦法解決新情況新問題,形成推動學校研究生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倍增效應,為學校建設貢獻智慧和力量。
科學研究院自然科學處處長錢立軍表示,同上一堂課,首先介紹了我們國家近年來所面臨的國際國內形勢,我們所面臨的挑戰與機遇,在這種形勢下,近年來所取得的顯著的科技進步與成果。其次介紹了我們深化改革的主題和舉措,深化改革是實現我們國家發展和建設目標的保障,我們將通過制度比較優勢,在國家競爭中取得勝利。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要不斷貫徹新發展理念。不斷貫徹依法治國,不斷貫徹社會公平正義。要貫徹以人民為中心,把經濟發展的成果更多地惠及普通民眾。要著力推進共同富裕。堅持制度治黨,全面從嚴治黨,黨要管黨。
經濟學院黨委書記呂良表示,作為中國式現代化的親歷者、參與者、奮斗者,我們當有“破舊立新”的氣勢與魄力,要有“功成必定有我”的擔當和追求。經濟學院作為研究經濟規律、探索經濟發展之路的“排頭兵”,更應積極投身到這場偉大的變革中。我們要聚焦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堅持新質生產力發展內涵,抓好學科建設、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等工作,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輸送有家國情懷、有國際視野、有扎實學識、有卓越品格的經濟建設人才,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
商學院副院長兼數字書院副院長許曉芳談到,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強調,要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繼續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總體目標。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須統一思想意識,充分認識到深化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繼續堅持重要理論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的正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穩中求進、擔當作為,凝心聚力推進“七個聚焦”,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強大動力和制度保障,全面實現高質量發展。
食品與健康學院副院長劉慧琳表示,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中國式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扎實推進共同富裕,讓全體人民共享現代化成果,必須全面推行中國式現代化。生活在現代化的中國,深深感受到持續增進的民生福祉,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也在增強。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努力推進教育領域改革創新、與時俱進,善于自我完善、自我發展;同時要密切聯系師生,大力發展科研創新,加大學科發展力度,為學校高水平研究型大學建設、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貢獻力量。
輕工科學與工程學院黨委書記姚志良談到,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對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出戰略部署,對堅持黨的全面領導、深化黨的建設制度改革、健全全面從嚴治黨體系等提出明確要求。作為二級黨組織書記,將進一步深入學習領會,做好貫徹落實。圍繞學校爭創一流學科和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等中心工作抓好黨建工作,堅持問題導向,破解基層黨組織工作中的難題,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作用,引領學院高峰學科的建設和人才培養質量的進一步提升。
數學與統計學院副院長王健表示,作為高校的一分子,我深知我們肩負著貢獻支撐中國式現代化的重任。全面深化改革,特別是深化教育綜合改革,意義重大。它不僅能夠提升教育教學整體水平和質量,還能夠激發科研創新,為社會培養更多優秀人才。在日常教學和科研中,我將積極貫徹全會精神,努力將其轉化為工作中的鉆勁、闖勁和韌勁,不斷探索新的工作思路、工作方法,勇于挑戰工作難題,不斷提升自我,提升工作能力和水平,開拓眼界、開拓思路,以堅韌不拔的毅力推動工作向前發展,為學校創建“雙一流”貢獻自己的力量!
計算機與人工智能學院執行院長李海生談到,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是我們行動的指南,是我們把握時代脈搏、推動社會進步的重要遵循。我們要深刻認識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的理念,全面深化教育、科技、人才領域的一體改革,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我將牢記初心使命,堅定信心決心,把全會精神轉化為推動學校和學院改革發展的強大動力,永葆“闖”的精神、“創”的勁頭、“干”的作風,為學校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學建設和“雙一流”創建貢獻自己的力量。
法學院院長陳敦表示,習近平總書記的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為法學學科的發展指明了方向。全面深化改革的核心在于法治,而法治的根基在于法學。法學學科的發展,不僅是知識體系的完善,更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支撐。法學研究應緊跟時代步伐,深入研究法律與社會、經濟、文化、科技等多領域的交叉問題,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理論支持和實踐指導。在高校中,我們應積極推動法學教育改革,培養具有深厚法治素養的人才,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智力支持。
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北京市理論宣講團成員張宏偉表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和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我們深刻領會到改革已經成為我們的最大共識,也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最強勁的動力,全面深化改革實現了思想理論的深刻變革、實現了人民廣泛參與的深刻變革,我們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斷增強。從“全面深化改革”到“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蘊含了歷史的接續發展,開啟了新征程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時代新篇。
退休黨員徐曉聆表示,作為一名退休黨員,要把學習領會和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作為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的重要政治任務,通過學原文、悟原理,不斷加深學習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原理和領悟,充分發揮共產黨員先鋒模范作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永遠跟黨走,永葆政治本色。做到“離崗不離黨,退休不褪色”。為推動離退休干部黨的建設,做出自己的貢獻和力量。
語言與傳播學院碩士生黨員、退伍大學生士兵王敏敏表示,通過此次集中培訓,我深切體悟到習近平總書記全面深化改革的高瞻遠矚。身為語言與傳播學院的碩士研究生,我應當立足自身專業,積極傳播改革理念,為營造良好的改革輿論氛圍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同時,我也會不斷提升自身能力,以便更好地適應改革發展的新要求,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彰顯青年擔當。
設計與藝術學院數媒211班的本科生任家琦表示,作為一名學生黨員,我將堅定聽黨話、跟黨走,認真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錘煉過硬本領,提升創新能力,將理論知識與科研實踐相結合,在實踐中積累經驗、增長才干,我將繼續秉持設計人強烈的社會責任感、科學的理性精神、工匠精神、文化自信,以設計服務民生,為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青春力量。
學習好宣傳好貫徹好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一項重大政治任務。學校黨委要求全校師生黨員一要堅持融會貫通。更好運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學習和工作。二要堅定改革信心。緊跟學校事業改革發展需要,守正創新、銳意進取,確保把各項任務要求落到實處。三要堅守職責使命。緊密結合自身的職責定位和工作實際,抓好全會精神的貫徹落實,不斷凝聚起建設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的強大合力。希望全校師生黨員以此次培訓為契機,更加全面系統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和全會精神,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決策部署上來,主動投身到改革創新最前沿,以“改革力度”提升學校高質量發展速度,奮力譜寫新時代首都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
作者:吳慧中
編輯:曹薇
審核:王遠芳
審定:倪國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