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學校在良鄉校區舉辦了2016年國際周校長見面會暨國際講堂系列講座。李朝鮮副校長出席并主持了相關活動。
國際講堂開始前,李朝鮮副校長在行政樓大廳會見了此次參加我校2016年國際周的國際合作伙伴院校代表團,對他們來我校參加國際周系列活動表示歡迎,并一一合影留念。
隨后舉行了國際講堂系列講座活動,副校長李朝鮮出席國際講堂活動。活動由國際交流與合作處處長何明珂主持。北京大學國際高等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馬萬華教授、北伊利諾伊大學副校長助理保羅·普拉貝克(Paul Prabhaker)教授和中國科協國際聯絡部副部長王慶林教授作為國際講堂的特邀嘉賓為首場國際講堂作了專題演講。
李朝鮮副校長為首期國際講堂開講致辭。首先,他代表譚向勇書記、孫寶國校長對此次來參加我校2016年國際周各項活動的國外合作伙伴院校表示歡迎,他說在全校各部門和各學院的大力支持和積極參與下,國際周已經成為了我校對外交流的一個品牌活動,國際周期間舉辦了多場次的合作項目談判,中外學生文化活動、學術講座和交流、派出項目發布等多種類的活動,通過這個平臺,我們不但鞏固了與現有合作院校的合作,也結交了更多的新朋友和新伙伴,對于增進我校與合作伙伴之間的了解,加深雙方之間的交流,進一步深化雙方的合作有著重要的意義。
作為本次國際周的重要活動之一,李朝鮮副校長介紹了國際講堂系列講座活動舉辦的目的和意義,他說作為此次國際周的重要活動之一,國際講堂將邀請在高等教育國際化方面有影響力的專家、學者和兄弟院校就高等教育國際化方面的先進理念、做法和經驗與我校各部門和學院進行交流,將國際化融入到我校的各項工作中,推動我校國際化工作的進一步推進和開展。李朝鮮副校長宣布國際講堂正式啟動。
國際講堂特邀嘉賓北京大學國際高等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馬萬華教授從高等教育的全球化的發展趨勢、發達國家高等教育的國際化戰略,以及我國大學國際化發展的機遇與挑戰三方面闡述了大學教育國際化所面臨的新形勢。她指出,目前國家的經濟發展新常態,為大學國際化提供了非常大的發展空間。我們的大學國際化根據大學的國際化發展的需要,引進或派出人才,同時根據自己的學科優勢,優先發展,因勢利導。
國際講堂特邀嘉賓我校國際合作伙伴院校代表來自美國北伊利諾伊大學的保羅·普拉貝克(Paul Prabhaker)教授從國際教育戰略化角度出發,介紹和闡述了美國大學的全球戰略化教育方式,他提出,國際教育的目的是實現資源互換,取長補短,實現雙邊共贏的教育戰略合作。同時,保羅教授提到高等教育的國際化需要充分調動社會資源、學術力量等方式,多方引入國際化理念,從學生、教師,以及校園文化等多個角度加強國際化培養。
國際講堂特邀嘉賓中國科協國際聯絡部副部長王慶林以北京理工大學的國際化建設為實例,詳細闡述了北京理工大學國際化戰略的發展和實施,從高校國際合作平臺建設、來華留學教育、高端引智項目、學生海外交流、學科專業國際化認證等方面詳細介紹了北京理工大學在國際化建設方面的先進經驗和做法,并對高校在國際化建設方面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提出了相關建議。
三位嘉賓的精彩分享之后,我校相關部門和學院負責人就高等教育國際化方面的問題與嘉賓進行了現場互動,就高校在人才培養、教育教學、科研合作等方面如何更好加強國際化建設等方面的問題進行了交流。
歐洲大學區域招聘主管金·羅賽特(Jin Roset),法國拉羅謝爾商學院中國區代表林芳,美國北伊利諾伊大學經濟系主任卡爾·坎普貝爾(Carl Campbell)、信息管理與運行劉昶教授、新聞學教授梅迪·塞瑪提(Mehdi Smati)、傳媒系教授約瑟夫·斯卡德(Joseph Sudder),愛爾蘭考克大學教授伯納德·漢左恩(Bernard Hanzon),愛爾蘭都柏林大學3+1+1項目主管肖恩·格里森(Sean Gleeson)、中國辦公室望杰蕓,巴西南大河州聯邦大學博士研究生蘇珊妮(Susanne)、加拿大紐布倫斯威克大學商學院副院長杜東雷、美國威斯康辛大學帕克賽德校區經管和計算學院院長德克·鮑德溫(Dirk Baldwin)、全球教育中心主任王哲民;學校辦公室副主任秦東生、宣傳部部長張春萍、教務處(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施楓,學生處處長呂素香、后勤管理處處長盧燦寬、圖書館館長馬春暉、科技處副處長楊彪、國際交流與合作處副處長劉影、賀冬萌、團委書記王海偉、理學院副院長李寶河、食品學院院長徐寶財、副院長李秀婷,材料與機械工程學院院長黃志剛、副院長馮濤、計算機與信息工程學院院長蔡強、副院長于重重,經濟學院院長徐丹丹、副院長徐振宇,商學院院長王國順、副院長毛新述,法馬學院院長張秀芬、副院長俞亮,外國語學院院長劉紅艷、副院長苗天順,藝術與傳媒學院院長羅子明,體育與藝術教學部主任呂良及各學院外事聯絡員、學生代表一同參加了此次活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