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年績點4.38,連續兩年綜測專業第一,連續三年榮獲一等獎學金,獲國家勵志獎學金、戎耀一等獎學金,獲國家級獎項2項、挑戰杯金獎等市級獎項10余項,擁有2年解放軍陸軍服役經歷,現已保研至西南財經大學,她是2025-2026年度國家獎學金獲得者,經濟學院金融222班喬子栩。
逆境生長,心向暖陽
出生于山西隰縣的一個普通農民家庭,喬子栩的求學之路從來不是一帆風順。父親常年在外打工,母親獨自承擔著家里的農活。為了分擔父母的壓力,喬子栩在中學階段曾無數次萌生過輟學打工的念頭。而希望工程項目的及時資助,恰似黑暗中的一束火光,照亮了她的內心,幫助她度過了人生最艱難的時刻。"如果沒有這筆資助,我可能就不讀書了,讀不起書了。"后來,在國家助學政策與家人的鼓勵下,喬子栩堅定了求學的信念,憑借著不懈的努力,她如愿考上了北京工商大學。


因為淋過雨,所以更愿意為別人撐傘;因為接受過溫暖,所以更愿意將這份溫暖傳遞。這段寶貴的人生經歷,堅定了她走資助之路的決心。如今,喬子栩成為了一名學生資助宣傳大使,她奔走于鄉間田野,為那些和曾經的自己同樣迷茫彷徨的學子們送去光亮,送去希望。最令她難忘的,是下鄉宣講時偶然遇見的一家困難戶。家中父親重病臥床,母親外出打工謀生,一對姐弟即將踏入大學校門,卻因信息閉塞,幾乎放棄了求學希望。喬子栩詳細介紹了助學政策和申請流程,最終,姐弟倆依靠國家助學貸款,圓了大學夢。“那一刻,我看到了他們眼中重新閃爍的光芒,我知道自己做對了。”
胸懷感激,參軍入伍

喬子栩曾說,“火焰能給你光明,但也不要忘了在黑暗中為你執燈的人。”國家的資助讓她一直銘記在心,因此時刻準備著,用實際行動回報祖國。2019年的一次偶然的機會,她作為學生代表參加戎耀評審會,臺上退伍老兵的感人事跡,在她心中埋下了參軍報國的種子。
在隨后的校園生活中,喬子栩刻苦學習,成績優異,終于在兩年后的那個暖春,她通過層層篩選,懷揣著滿腔熱血,踏入軍營。在兩年的軍旅生涯中,她完成了從懵懂到成熟的蝶變,當戎裝上身的那一刻,她真切的感受到了肩上沉甸甸的責任。她無比驕傲地說:“參軍入伍,是我人生中最濃墨重彩的一筆。”
從挫折中汲取向上的力量。在部隊中,話務員的工作對聲音有著苛刻要求。為了克服天生嗓音低沉的困難,喬子栩每天堅持"掐聲音"訓練,即使嗓子沙啞也從不放棄。“剛開始那一個多月確實很艱難,總是不達標,但我每次都再堅持一下。”在戰友的幫助與支持下,她終于克服了重重困難,能夠獨立值班,并被授予工號。
知行合一,步履不停
在實踐中放飛青春的理想。退伍后,喬子栩加入學校武裝部成立的國防實踐團。一次遠赴黑龍江漠河縣北紅村的調研的經歷,讓她深感震撼。
站在瞭望塔內遠眺,隔江的俄羅斯的村莊近在咫尺。盡管有心理準備,但喬子栩還是被邊境哨所惡劣艱苦的條件所震撼。八月入冬,戰士們在結冰的江面上巡邏,守護著祖國的邊境線。“真的隨時會有生命危險,倘若踩空墜入刺骨的江水中,很容易被沖走”,“當你拿著小紅刷描紅界碑時,那種自豪感真的油然而生”。這段經歷讓她對家國情懷有了更深理解,“在那一刻,你會由衷感恩自己生長在這片土地上”。除了專業知識的積累,喬子栩深知“知行合一”的重要意義,在北工商的幾年里,她探索的腳步永不停息。


從農村到首都,再從首都到邊陲,喬子栩將青春的汗水灑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而在這一過程中,她也在不斷成長,變得堅強。
勤學善思,腳踏實地

清晰規劃,提前布局是她成為“學霸”的秘籍。早在大一,她就確立了保研目標,并以此為導向制定詳細的學業規劃。大二時,她已在各類競賽中嶄露頭角,并開始準備學術論文,績點綜測雙第一。大三時,她以優異的成績獲得國家獎學金,順利通過英語六級,并在老師的指導下發表科研論文,最終如愿以償保研至西南財經大學。喬子栩的的本科生涯以學業為主,學生工作為輔,以保研為目標導向,以獎學金為階段性目標,在學校、學院、教師、團隊的多元培養與支持之下實現了個性化發展。

全力以赴,一絲不茍是她的人生態度。課堂上,她總是坐在第一排,專注聽講。“我上課從來不會看手機的”,她笑著說。課后她反復修改作業,直到令自己滿意。室友崔同學這樣評價她:“喬子栩太令我欽佩了,她目標明確,上課非常認真,有著很厚的筆記本,經常廢寢忘食”。不論是課堂練習、小組作業還是期末考試,她都會全身心投入,一絲不茍地完成任務。
循序漸進,查漏補缺是她的學習方法。每次上課時,喬子栩會列提綱,用關鍵詞進行速記,并在課后補全筆記內容。在每一個模塊單元結束后,都要總結歸納,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在備考復習方面的學習秘籍在于“三輪復習法”,第一輪打基礎,集中精力系統復習教材內容。第二輪定框架,列出每個單元的難點重點,再次背誦、刷題加深記憶。第三輪及以上,查漏補缺,鞏固提升,確保自己在考場上能輸出復習成果。

一片赤誠,奔赴山海

閑暇之余,喬子栩喜歡運動和旅行。每當她壓力大時就會出去走走,去看看大海,調節一下情緒,聆聽著海浪拍打礁石的輕語,遠處漁船的悠揚的汽笛,沐浴著日光,鼻腔中氤氳著海水的淡淡的咸腥,閉目放空,給自己“充充電”,待到調節完畢,滿狀態回歸時將繼續向前。
面對未來,喬子栩有著清晰的規劃。她想要做一個有用的人,從“無名之輩”到“無可替代”。她希望將金融專業知識運用于國防建設和農村經濟發展,“我是從農村走出來的,對那片土地有著深厚的感情”。
“大學是一個開放的舞臺,勇敢去試,才能找到屬于自己的光。”這是她在北工商校園與軍營歷練后對大學生活的獨特理解。在她看來,大學是探索自我、追尋夢想的重要階段。她鼓勵學弟學妹珍惜時光,勇于嘗試,在田野間在課堂上找到獨屬于自己的人生方向。
在喬子栩身上,有泥土的厚重,有鋼槍的鋒芒,更有書頁間的理性與遠方,從農家女孩到國獎獲得者,從普通學子到軍中綠花現實版北工商“花木蘭”,正以不懈奮斗不斷書寫屬于自己的青春華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