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霸”,給大家的印象似乎避免不了與單調枯燥相聯系,然而今天,有這樣一位學霸,她用自己的經歷告訴我們學習不僅是專注于書本上的理論知識,還要有一套屬于自己的學習方法。她就是國家獎學金獲得者經濟學院財政111班周昊佳,讓我們一起走進她的魅力世界。
大學三年來,周昊佳堅持自己獨特的學習方法,加之辛苦付出取得了優異成績,班級綜合測評名列前茅,大三綜合測評成績年級第一,連續三年榮獲學校優秀獎學金一等獎,先后獲得北京市大學生創業設計競賽優秀獎、學院“博學精英”知識競賽一等獎等。
曾有低年級同學向她請教學習方法,當時她只是微微一笑,沒有直接回答那位同學的問題,而是講了一個曾經的經歷。大二選修稅法課的時候,老師課上會提到一些現實生活中的典型稅收案例和重要的稅收政策。課后她會特別留心稅收相關網絡平臺(如微信平臺)的最新報道,把重要的案例政策和實事記錄下來,并結合課上所學理論加深理解和記憶,這樣一來,原本枯燥難懂的理論知識和政策規定就變得簡單多了。不僅是稅法課,其它課程的學習也是這樣,就這樣逐漸形成了一套自己的課外學習體系。
專業課有別于公共課,所以對于有些人來說學起來比較困難。周昊佳用“對癥下藥”的方法,比如財政知識的鞏固,她會找自己比較感興趣的案例,然后通過分析案例達到了解知識和實踐應用的目的。“專業課學習起來自然是與公共課有一些區別,需要大家認真聽課,摸索老師講課的方向,然后有針對性地歸納總結。” 周昊佳如是說。
除了學習好專業課程之外,周昊佳擔任學生干部,組織活動充滿熱情。在擔任學院團總支副書記期間,她組建學院藝術合唱隊,帶領財政11團支部獲校“先鋒杯”優秀團隊稱號。組建合唱隊期間,她放棄了自己所有休息娛樂的時間,到其他學校了解合唱隊的信息,將收集的信息篩選比較,并參與了團隊組建每一個環節的實施。“每當聽到合唱隊悠揚的歌聲,總有一種莫名的欣慰,伴隨著的當然是割舍不斷的情感。”活動中她總有旺盛的精力,樂在其中。此外,她參加過三次“十鄉百村千人行”支教活動,與房山五中進行對接,開展支教、藝術共建等項目。
記者希望周昊佳給學弟學妹們一些關于如何協調學習與活動沖突建議。她表示,在大學里,大家可以參加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志愿活動或是課外實習,但上好課是第一位的,所以需要首先嘗試這些不同種類的活動,找到自己的興趣點,有所取舍,然后合理安排學習和參與各項活動的時間,做到事半功倍。
采訪中,周昊佳多次提到經濟學院團總支的經典語錄,“愛我所選,盡我所能”。她說:“這句話一直以來給了我很大的激勵,無論是在學習上、實習時還是在學生工作期間,都是受益匪淺。無悔于自己的選擇,盡己所能走好選擇的道路。”
為了能夠全面了解周昊佳,記者在采訪前將采訪提綱發給她,并希望她兩天內回復。她接到郵件是中午十二點,為了不耽誤記者時間,一下課就開始回復采訪提綱中的內容,并做了詳細排版,連午飯都是在回復郵件后湊合的。這讓記者對她認真負責的態度表示欽佩。在周昊佳看來,令記者滿意的回復才是對別人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