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琳的日程本上,紅藍黑三色筆跡像集成電路般精密排布:早八課前在教師辦公室匯報社團提案,“挑戰杯”競賽商業計劃書需要推翻重做……當終于抱著三本專業書走向學院講座現場時,路燈已經在她黑色羽絨服上織出菱形的光網。這是數學與統計學院21級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專業謝琳的普通一天。
謝琳績點專業排名第一,任我校學思社首任社長,榮獲國家獎學金、校長獎學金,獲“挑戰杯”、數學建模競賽等競賽獎項,現已保研至中山大學。讓我們一同走進她成長背后的故事。
以目標為引,以拼搏續航.
剛接觸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專業時,一切對謝琳來說還比較模糊,那些復雜的概念和理論,就像一團迷霧。“一開始,我對專業的認知只是籠統的幾個詞語‘處理數據、分析數據、獲取信息’。但真正進入專業學習后,我發現專業的內涵極為豐富,應用方向十分廣泛,比如在金融風險預測、電商精準營銷等領域。”認識到這些后,她將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專業課學習和專業競賽中。
謝琳有自己的學習方法。她為自己設定了清晰的成績排名目標,將每一門課程視為通往成功的關鍵階梯,認真對待每一門學科,力求取得優異成績,并且根據課程的難度和重要性,合理分配時間與精力。
大三時她參加了“挑戰杯”“正大杯”等競賽和一些科研項目,與此同時,她還需要確保自己的專業成績保持領先。因此,大三下學期,校園的各個角落都留下了她忙碌的身影,早上七點左右就來到自習室完成科研任務,中途還要到教室上課,下課后又迅速回到自習室,一直學習到深夜,有時凌晨才回到寢室休息。懷揣清晰的目標,憑借高度的自律,謝琳在保研的征途中篤定前行,一切有條不紊,最終順利上岸。
在一次數學建模競賽中,她和隊友被難題困住,通宵達旦地討論、驗證想法,雖然熬得眼袋下垂、頭發凌亂,但大家齊心協力、不斷嘗試的過程,讓她覺得趣味十足。在競賽中,她結識了許多優秀的老師和伙伴,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競賽中的困難與挑戰磨礪了她,讓她收獲滿滿。競賽不僅豐富了履歷,還能將理論知識用于實踐,讓人更清楚專業的應用方向和自身的提升空間。
放眼未來,謝琳堅信大數據與人工智能是推動現代科技發展的核心力量。她將會繼續深耕于大數據領域,發揮自身扎實的專業能力,在熱愛中砥礪前行。正如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所表達的,謝琳在學習中不斷了解大數據,思考大數據,再次堅定地選擇在大數據領域深耕。
執平衡之舵,掌領航之帆
身兼我校學思社社長、數學與統計學院團委副書記和黨建助理負責人、班級黨建聯系人等數職,謝琳卻總能把各項事務安排得井井有條,處理得游刃有余。
她擔任社長的學思社是學校成立的第一個學生理論社團,以學習和實踐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中心任務,著力培養社員能力與核心素養,努力打造可堪大用、能擔大任的北工商卓越人才。謝琳作為首任學思社社長,承擔起組織策劃各項活動的任務。
謝琳和幾位社員圍坐在一起,討論著即將開展的“追光鑄魂·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求索實踐活動的細節。桌上擺著幾本厚厚的筆記本,里面記錄著他們的實踐調研成果。寒暑假期間,謝琳就會組織社員開展社會實踐,感受沉浸式紅色教育體驗,走訪了多個紅色教育基地,采訪了老黨員。他們將成果整理成冊,宣傳手冊以圖文并茂的形式呈現,宣傳片則通過生動的畫面和感人的故事,將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娓娓道來。獲得了2023年“青年服務國家”首都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優秀團隊的榮譽。
學思社的理論研習會是社團的核心活動之一。社員們會圍繞黨的創新理論、時事熱點展開討論,并結合學生視角,提出自己的見解,為學生黨支部、團支部、班級、以及學生社團思政教育活動的開展提供參考和建議。學思社的故事,是關于信仰、關于青春、關于奮斗的故事。他們用行動證明,青春不僅是追逐夢想的時光,更是肩負使命、傳承精神的旅程。
謝琳在不同職位上為同學服務的過程中,自身也得到了全方位的鍛煉。她的統籌策劃能力越來越強,組織活動時,從前期籌備到現場執行,每一個環節都規劃得細致入微;溝通交流方面也更加得心應手,無論是和老師匯報工作,還是與同學協調事務,都能清晰表達想法。在各種各樣的活動中,謝琳學到了“合作”的奧義。
“我發現一個人憑借自身的能力或許能快速達成一些小目標,但在面對復雜且艱巨的任務時,團隊的力量至關重要。大家各司其職、相互配合,往往能攻克難關,走得更遠。”謝琳感慨道。
謝琳的老師曾這樣評價她:“她擁有極強的組織能力和領導力,善于協調和解決問題,總是能高效完成任務,帶動團隊出色完成目標,是學院學生工作中的核心骨干。”
自信迎風雨,樂觀寫韶華
在忙碌得像齒輪般不停運轉的學習和工作之余,謝琳精心經營著屬于自己的多彩生活。她對各項運動都滿懷熱忱,尤其熱衷于打球。運動不僅強健了她的體魄,更賦予她面對困難時的蓬勃朝氣與昂揚斗志。
謝琳形容自己是個不折不扣的“樂天派”。她渴望成功,但也不畏懼失敗。她常說:“挫折就像一塊石頭,對于弱者來說是絆腳石,讓人卻步不前;而對于強者來說卻是墊腳石,能讓人站得更高。” 她深知,沉溺于小事只會消耗精力,糾結于過去則無法擁抱未來。當負面情緒來臨時,她會通過聽歌、運動、走進自然、和朋友聚會暢談來排解情緒,用適當的調節方式把自己從消極狀態中拉出來,并且冷靜思考解決辦法。
室友王芊祎說:“踏實、進取、獨立、謙虛、自信、漂亮就是我心中的謝琳,她是一個全方位發展的學霸。大學幾年里,我迷茫的時候,她總能耐心地傾聽,用包容和理解吹散我心中的憂愁,給我堅定走下去的力量。能遇見這樣三觀相似、共同進步的舍友,是我大學生活里最大的幸運。”
若要用三個詞概括自己,謝琳選擇 “堅定自信、堅毅果敢、赤誠無畏”。“凡事發生皆有利于我”,這句座右銘就像她生活中的指南針。在她眼中,每一次挫折都是成長的契機,每一次挑戰都是提升自我的機遇,她總能從各種經歷中汲取養分,讓自己變得更強大。回顧大學生活,謝琳滿懷深情地說道:“我最大的感受是充實和豐富,如果時光倒流,我還是會做出同樣的選擇,因為正是這些經歷塑造了如今自信且堅定的我。” 這些經歷不僅是她成長的見證,更是她繼續前行的動力源泉,讓她在未來的道路上能夠以更加堅定的步伐,追逐自己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