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是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首要政治任務。為實現十九大精神學習的“真學真懂全覆蓋”,激發在校大學生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情感,增強“四個自信”,學生工作部牽頭策劃組織了“我來領讀十九大報告”主題班會活動。11月6日下午,食品學院應用化學專業162班召開“我來領讀十九大報告”主題班會,同學們分享了自己研讀十九大報告的心得,并一同聆聽了校長孫寶國院士主講的“以實際行動貫徹落實十九大精神”的微黨課。
主題班會活動受到社會媒體的廣泛關注,新華網、中國教育電視臺、北京電視臺、中國科學報、北京考試報、現代教育報、千龍網等多家媒體記者到場對活動進行了報道?,F將中國科學報刊發的文章《多彩活動助燃師生愛黨情》轉載如下:
■本報見習記者 許悅 記者 溫才妃 張行勇
北京的秋匆匆離去,初冬來臨,距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以下簡稱“黨的十九大”)結束也半月有余,然而被這場大會點燃的全國人民的愛黨愛國情卻始終未曾熄滅。
在這半個多月的時間里,作為我國高級人才培養的主要陣地,高校紛紛組織各種豐富多彩的、與十九大宣傳有關的活動,來讓師生共習十九大精神,培養愛國愛黨的情懷。這樣的熱潮在初冬的寒意中,顯得格外熾熱。
引導師生:學校領導齊上陣
“立冬吃餃子是一項民俗,大家知道餃子是誰發明的嗎?相傳是古時張仲景為了治療凍耳朵而發明的一種藥膳……”不久前,在北京工商大學,該校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孫寶國正在一場班會上為學生們進行著微黨課的宣講。
這堂黨課的主題為“以實際行動貫徹落實十九大精神”。這也是該校食品學院應用化學專業162班召開“我來領讀十九大報告”主題班會上的一大特色。
班會上,在同學們分別領讀十九大報告后,孫寶國從同學們所學的應用化學專業實際出發,結合自己在食品和白酒領域的專業研究,為同學們解讀了十九大精神學習應把握的重點。向同學們提出“以實際行動貫徹落實十九大精神”的要求。
“孫校長走進班級近距離和我們分享十九大的學習體會,感覺很親切,從專業的微視角進行解讀也很有說服力。我不僅對祖國未來滿懷信心,也對自己的專業發展更有信心了,我要愛專業學好專業,為實現中國夢貢獻力量。”應用化學專業162班的劉澤琨說。
幾乎就在孫寶國講述這些內容的同時,在距離北京工商大學幾百公里遠的南開大學會議廳內,中國科學院院士、南開大學副校長嚴純華也在用英文進行著一場精彩報告——“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共同創造人類美好未來”。之所以用英語演講,是因為此時坐在臺下聆聽報告的,是來自近70個國家和地區的200多位外籍專家和留學生。
“這是非常精彩的、充滿正能量的報告,信息量很大,讓我們能夠更加理解中國共產黨的執政理念。我關注到,在十九大報告中,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被提及多次,這一點讓我非常感動。相信在這一理念的指導下,中國人民會過上更美好的生活。”南開大學醫學院美國專家菲利普·布萊恩特在聽完報告后感慨道。
嚴純華在報告中介紹了黨的十九大召開的基本情況、十九大報告的主要內容、精神實質、重要部署以及南開大學當前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的任務。
“中國的自信,在于敢于展示真實的中國。”嚴純華說,我們不再把外籍專家學者以及留學生當作客人,僅僅為他們展示美好的一面;我們開始向他們展示全面的中國,我們有飛速發展的一面,同時也直面問題。
開展活動:形式豐富又多樣
為了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除了為師生們開展主題班會、座談會之外,各大高校還以青年教師大講堂、學術研討會、書畫展等豐富的形式,將高校師生學習黨的十九大精神活動推向高潮。
在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各個學院就圍繞“學習十九大精神,爭做三有西電人”這個主題開展了各類特色活動。
“我們要永葆蓬勃朝氣,爭做時代先鋒、民族脊梁,爭做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三有’青年,不辜負總書記對青年人的期望。”電子工程學院本科生陳啟瑩堅定地說。此時,她剛剛上完一堂別開生面的黨課。而空間科學與技術學院則舉行了“星空訪談”,邀請制導與控制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包為民,中國航天第五研究院總工程師陳泓,東南大學毫米波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崔鐵軍等暢談“三有”,分享中國航天科技夢;網絡與信息安全學院以班級骨干、黨員對接宿舍形式開展學習交流活動……
目光回到北京,在對外經濟貿易大學舉辦的“貿大青年教師講堂”活動中,國際經貿學院教授劉青、國際商學院教授楊震寧、國際關系學院教授熊李力、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王長松和法學院教師張欣,圍繞十九大報告中提到的經濟、創新、外交等方面暢談學習體會,與現場100多名青年教師進行互動和交流。
北京交通大學則采取了另外一種形式,不久前北交大和(全國)教育書畫協會、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宣傳工作研究會聯合主辦了一場獨具匠心的書畫展——“春華秋實——教育書畫展”來熱烈慶祝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勝利召開。在北交大校史博物館,師生們共同欣賞了書畫作品。北京交通大學黨委書記曹國永表示,此次書畫展是貫徹十九大精神、繼承和創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一次具體行動,并為師生提供了觀賞、學習和交流機會。
宣傳精神:師生團隊是先鋒
除了自身學習理解黨的十九大精神,各大高校的師生們還主動承擔起了宣講員的任務,宣傳黨的十九大精神,助燃民眾的愛國愛黨情。
幾天前,西南政法大學毓才樓報告廳內座無虛席,7名大學生宣講員輪流上場,認真地闡釋著作為一名大學生對于黨的十九大精神的理解,贏得了現場學生們的陣陣掌聲。
這7名學生是西南政法大學新成立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大學生講習所的成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大學生講習所是一個以大學生為主體的宣講學習黨的十九大精神的社團組織,致力于培養和造就一批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和馬克思主義傳播人才。
據西南政法大學黨委書記樊偉介紹,之所以成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大學生講習所,是為了改變傳統的宣講學習方式,讓大學生們用自己的視角來學習、宣傳黨的十九大精神,真正成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傳播者和踐行者。
在云南民族大學,學校則舉行了“雙語雙譯雙百活動”,師生們走出校園為群眾宣講黨的十九大精神。
據了解,學校在這次活動中,組織了民族文化學院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專業12個語種的百名師生,分為12支隊伍,到邊疆地區,通過與當地政府開展學習黨的十九大精神座談會、召集群眾進行現場宣講、入戶走訪宣講等方式宣傳黨的十九大精神。除此之外,師生們還辦起了少數民族語言文字的黑板報、手抄報,以書面文字的形式讓當地群眾深入了解黨的十九大精神,點燃群眾們的學習積極性。
目前,各大高校還在陸續進行黨的十九大精神的學習、宣傳活動,師生們高漲的熱情為冬日帶來暖陽。
(通訊員馬超、吳華、王陸鋒、張勇、顏安、李星婷對本文有貢獻)
《中國科學報》 (2017-11-14 第5版 大學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