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由我校馬克思主義學院與中國實學研究會、國際儒學聯合會教育傳播普及委員會聯合主辦,北京高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研究協同創新中心(中國政法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馬克思主義發展研究部、中國無神論協會協辦的“問道玉淵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學術研討會在北京召開。騰訊網發布文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學術研討會在京召開》對活動進行了報道,現將報道轉載如下:
為了更好地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轉化發展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進程,以實際行動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共產黨宣言》發表170周年和改革開放40周年,5月6日,北京工商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與中國實學研究會、國際儒學聯合會教育傳播普及委員會聯合主辦,北京高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研究協同創新中心(中國政法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馬克思主義發展研究部、中國無神論協會協辦的“問道玉淵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學術研討會在北京召開。
北京工商大學方德英副校長,國際儒學聯合會教育傳播普及委員會張踐主任,中國實學研究會朱康有副會長,北京高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研究協同創新中心(中國政法大學)邰麗華副主任,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馬克思主義發展研究部劉志明主任、中國無神論學會習五一秘書長與來自中國實學研究會、國際儒學聯合會等學術團體,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師范大學、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國防大學、吉林大學、中山大學、浙江大學、鄭州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等17個省市區66家單位的100多名專家學者齊聚一堂,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發展和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發展建言獻策。北京工商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王魯娜院長、姚洪越副院長與學院部分師生參加了會議。
與會學者認為,只有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只有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弘揚“和而不同”的理念和秉持開放包容的心態,才能在立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基礎上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取得新的理論和實踐成果,才能從容應對和正確處理治國理政實踐中的新問題、新挑戰和新矛盾。
為了更好地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我們需要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轉化發展、傳承創新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統籌考慮、一體推進、整體關照,實現二者在當今時代和當今社會實踐基礎上的融合發展和有效整合,立足于整體打造21世紀的中國當代文化與中國當代馬克思主義,充分發掘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與馬克思主義的內在契合性,高度重視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結合,把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和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深度融合作為關鍵基礎環節,推進我國思想文化建設,打造21世紀的中國馬克思主義、中國當代文化。
高校應該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教育和馬克思主義教育無縫對接、高度融合,服務于立德樹人的教育方針、更好地培育能夠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這既是對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和《共產黨宣言》發表170周年最好的紀念,也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最好傳承發展。(通訊員:姚洪越)
新聞鏈接:https://view.inews.qq.com/a/RUS2018050701945802?uid=&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