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校機械工程系653班校友金樹華向母校捐贈了其公開出版的新聞學術專著。新聞作品獲獎證書,個人獲得的優秀共產黨員、先進工作者等榮譽證書四大類個人藏品45件,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網站進行了報道,現將報道轉載如下:
央廣網北京5月23日消息(記者遲嵩 通訊員金麗琛)近日,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中央人民廣播電臺高級記者金樹華向母校——北京工商大學捐贈了本人公開出版的新聞學術專著;新聞作品獲獎證書;個人獲得的優秀共產黨員、先進工作者等榮譽證書四大類個人藏品45件。
北京工商大學圖書館館長馬春暉在親自接收這些捐贈品時說,“多年來,北京工商大學文庫一直遵循全面收集、永久保存我校教師及校友的學術著作,為讀者提供閱覽服務,集中宣傳展示本校學術成果和學術傳統的宗旨,努力成為本校學術成果和人文展示基地。金樹華校友捐贈的個人藏品,對我們建設北京工商大學精神文化寶庫很有意義,我們將把這些物品當成學校的寶貴資產收藏和展示,以弘揚學術精神,彰前賢勵后學!”
金樹華,1945年11月15日出生于黑龍江省依安縣、祖籍河北省灤南縣、滿族人,中共黨員。他1965年8月至1970年6月就讀于原北京輕工業學院(現為北京工商大學和陜西科技大學)5年制本科機械設計制造專業。走出大學校園,他即從事新聞工作,先在天津人民廣播電臺任記者10年之久;后于1981年初調入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在天津記者站任記者、主任記者、高級記者,副站長、站長、第一站長;1998年起任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編委、地方記者管理中心主任,兼任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集團)和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新聞專業高級職稱評委會委員。2007年退休。
從事新聞工作36年里,他先后在天津人民廣播電臺、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及海內外數十家報刊發表新聞作品1000萬字以上,有100多篇獲省部級以上新聞獎,其中10篇獲“中國新聞獎”和“中國廣播電視優秀節目獎”等獎項。他還主編出版了《求索》《足跡》等10部新聞專業學術書籍。退休后,他仍然筆耕不輟,不僅撰寫了大量散文隨筆,還編輯出版了本人150萬字的新聞作品選集三卷本(包括一部論文專集)一套,并與人合作在2012年出版了60萬字的新聞學術專著《怎樣做記者》一書,受到新聞從業人員的熱捧,得到讀者的廣泛好評。據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的發行大數據顯示,國家和省市級圖書館均訂購了該書,凡設有新聞專業的大專院校圖書館也全都訂購了《怎樣做記者》這部佳作。
金樹華在天津工作期間曾獲得“天津市首屆十佳記者”稱號;被中共天津市委、天津市人民政府授予“天津市先進工作者(市級勞動模范)”稱號。他曾任天津市第十屆政協委員;天津市新聞工作者協會暨天津市新聞學會副主席;中央及外地駐津記者聯誼會理事長等社會組織領導職務。
2015年6月,金樹華與20多個同班同學一起返回母校——北京工商大學,拜訪恩師,回顧歷史,飲水思源,了解發展,展望未來,對母校情深意重,倍感親切!借此機會,他把退休后出版的《怎樣做記者》和金樹華新聞作品選集《和諧的夜晚》《公道在民心》《廣播采編運營管理方法論》4部總計200多萬字的新聞專著,計20本沉甸甸的書籍捐贈給母校圖書館和文學院新聞系。2016年,他又把收集到的退休前主編出版的8部16本新聞專業書籍捐贈給母校圖書館。
不久前,金樹華收到母校《北京工商大學文庫征集信》,他決定把自己保存的新聞作品獎的證書、獎牌和優秀黨員、先進工作者榮譽證書、獎狀等四類藏品捐贈給母校,為建設北京工商大學精神文化寶庫添磚加瓦。
這些個人藏品,每一件都是他職業生涯中具有“歷史坐標功績”的見證;每一件都記錄著他這個草根記者艱辛奮斗的足跡;每一件都是他不忘初心,一輩子向善向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結晶……
金樹華本次捐贈的新聞作品(含論文)獲獎證書、獎牌共25件,其中有“中國新聞獎”獲獎證書2件;“中國廣播電視優秀節目獎”獲獎證書5件;全國“宣傳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好新聞獎”獲獎證書3件;中央部委“優秀稿件獎”獲獎證書2件;“天津市好新聞獎”獲獎證書13件。
金樹華捐贈的“優秀共產黨員”、“先進工作者”、“精神文明先進個人”等榮譽證書20件。
在接受采訪時金樹華對記者說,古稀之年能為母校的文庫建設盡一點余熱,內心里非常愉悅,老師們對學子教育的恩惠永遠銘刻在我的心坎上!
新聞鏈接:http://hlj.cnr.cn/htpxw/20180523/t20180523_52424444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