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新華社》對我校思政課教學進行了報道,以《經驗典型|北京工商大學:讓思政課有情有景更走心》為題在《學習強國》平臺上發布,現將全文轉載如下:
大學思想政治教育關乎立德樹人,如何提高學生“抬頭率”?如何讓思想政治教育有滋有味有溫度?記者近日在北京工商大學采訪發現,該校創新教學體系,讓思政課有吸引力、有深度、有特色,受到學生歡迎。
記者在北京工商大學食品學院2018級學生的一堂思想政治理論課上看到,在同學們講述毛澤東和毛岸英父子的故事后,授課老師姚洪越對故事進行補充和延伸講解,課堂氣氛非?;钴S。
在北京工商大學經濟學院學生黨校課堂上,學員們目不轉睛,舞臺上一幕幕或激昂或深情的演出不時贏得陣陣掌聲,理論導師、學生黨員們正在通過一堂“不忘初心·青春與祖國同行”情景式黨課,將黨支部和學生黨員的日常故事近距離全景式呈現給黨校學員。
“充分發揮理論教學的效果,離不開老師們堅定的理想信念和執著的努力。”姚洪越告訴記者,通過“學生深情講述、教師延伸補充”的方式講好中國故事、收獲信仰力量,是北京工商大學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舉措之一。
北京工商大學相關負責人介紹,“理論教學、實踐教學、智慧課堂”三位一體的教學體系有效解決了思政課“抬頭率低”“不走心”“不入腦”的問題。自編自導情景劇、學生開展校園微調研、故事教學法等一系列“新招”迅速提升思政課“到課率”“參與率”“抬頭率”。
此外,“微宣講”“大討論”“時事辯論會”……北京工商大學還將思政課教學從課堂搬到了網上,從課內搬到了戶外,探索“線上+線下”“課上+課外”交互配合的新路。
學校相關負責人表示,該校將繼續以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深入推進思想政治教育手段創新,厚植當代大學生的人民立場和家國情懷,強化青年人時代責任和歷史使命。(記者初杭 樊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