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中國學生資助在其微信公眾號上對我校“學生資助宣傳大使”團隊的戰“疫”實際進行了報道,現將全文轉載如下:
在抗擊新冠疫情這一場全民戰役中,逆行者成為了戰“疫”中一束溫暖的光。他們默默付出,不求回報,用自己的綿薄之力,撥開烏云,點亮希望。在全國數以萬計的逆行者團隊中,有這樣一群人,他就是北京工商大學“學生資助宣傳大使”團隊。
北京工商大學“學生資助宣傳大使”團隊共有30人,他們是從學校每年國家獎學金和國家勵志獎學金獲得者當中脫穎而出的。
今年寒假前夕,30名宣傳大使原本要到家鄉的學校、鄉村、社區宣傳國家資助政策,鼓勵家鄉的學弟學妹不畏家庭經濟困難,堅定求學信念。但新冠肺炎疫情的突然暴發阻止了大使們回家宣傳的腳步。環境變了,可青年學子服務社會的使命永遠不會變。疫情之下,30名學生資助宣傳大使積極行動起來,他們變身志愿者,在一線綻放戰“疫”青春。
當好“宣傳員”
讓防疫知識走進千家萬戶
在學校的統一組織下,遍布全國各地的宣傳大使們主動向所在社區、村委會請纓,積極參與到當地抗擊疫情的志愿服務工作中,踐行宣傳大使的初心和使命。
宣傳大使們從官方網站收集各類科學防疫的知識,在學校宣傳大使微信群中分享、交流、學習。大家將防疫常識按照個人防護、居家防護、常見誤區等進行分類匯總。為便于記憶,大使們還自己編寫了科學防疫順口溜。
個人熟練掌握防疫知識后,宣傳大使們有的協助社區和鄉村干部制作、張貼宣傳海報,有的參與到社區公眾號的編寫創作工作之中,有的通過鄉村廣播站進行宣傳科普,有力地促進了防疫知識走進千家萬戶。
當好“安檢員”
守好抗擊疫情的關鍵防線
防疫期間,最危險、最辛苦的工作莫過于對往來人員進行體溫測量和信息登記,這也是抗擊疫情的關鍵防線。
無論低溫雨雪,無論狂風肆虐,24小時都需要在卡口堅守,一刻不能放松。尤其在疫情暴發初期,感染人數多,隱蔽性強。宣傳大使們在擔任此項任務時也是有一定顧慮的,萬一被檢查人員是病毒攜帶者,自己就有可能被傳染。來自河北的宣傳大使齊振磊同學說,雖然這項工作危險,但總要有人去做,我是黨員,必須沖在前面。他也用實際行動履行了自己的諾言。他每次志愿工作的值班時間是從早八點到第二天早八點,白天要盯檢查卡口,晚上在臨時搭建的帳篷里小憩,從不叫苦叫累。
來自遼寧的宣傳大使段小溪同學在工作日記中有這樣一段描述:“2月14日,北風呼嘯,天寒地凍。在外面執勤不一會兒,兩層棉褲就被風吹透了。志愿者們不得不跺腳取暖,但沒有一個人有一絲倦怠。很多村民自發給我們送來了方便面、牛奶和熱乎乎的雞蛋,還有煮好的八寶粥。鄉親們熱情的笑臉、質樸的眼神帶給我們巨大的力量,激勵我們一定要堅持站好每一班崗,為老百姓換一方平安!”
當好“服務員”
把溫暖帶給需要的人
防疫期間要求每個人盡量不要出門、宅在家里,但對一些腿腳不便的老人或者居家隔離的人來說,購買生活必需品就成了很大的問題。
宣傳大使們在當地社區的統一安排下,承擔起為這些人購買生活必需品并送貨上門的艱巨任務;買菜、收快遞成為宣傳大使的每日例行工作,每天往返30多戶家庭成了他們的“必修課”。來自新疆、身材嬌小的宣傳大使楊晨霞同學說到,“即便戶外寒風刺骨,運送的物品又大又沉,但能通過我的付出給社區需要幫助的人送去溫暖,我就渾身充滿了力量”。還有來自山東的李萌戰同學,主動承擔起小區樓梯扶手、門把手消毒的任務,讓居民擁有更加安全的生活環境。
在疫情這場“大考”面前,北京工商大學“學生資助宣傳大使”的團隊成員們,挺身而出、擔當奉獻,充分展現了新時代中國青年的精神風貌,彰顯了青春的蓬勃力量,交出了合格的答卷, 讓青春在黨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綻放絢麗之花。
新聞鏈接:https://mp.weixin.qq.com/s/2EUWCpBBII3rZdQaMbYC4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