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學校舉辦“第313場中國工程科技論壇—中國傳統食品發展戰略論壇”,光明日報對此進行了報道,現將全文轉載如下:
由中國工程院主辦,中國工程院環境與輕紡工程學部、北京工商大學和中國輕工業釀酒分子工程重點實驗室承辦,上海交通大學協辦的“第313場中國工程科技論壇—中國傳統食品發展戰略論壇”近日在京召開。論壇以“傳承與創新、風味與健康”為主題,探討技術創新,推進中國傳統食品的未來制造。大會主席、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工商大學校長孫寶國、中國工程院二局局長徐進出席開幕式并致辭。食品與輕工領域院士、知名專家、學者、企業家等400余人出席論壇。
孫寶國指出,中國傳統食品原料多樣、品類繁多,現代食品科學技術極大地推動了中國傳統食品的發展。風味與健康雙導向的發展思路對傳統食品的傳承與創新不可或缺。近年來中國經濟高速發展,人們對食品的需求發生了深刻轉變,在關注食品風味品質的同時更加注重健康性。中國傳統食品是一道獨特的風景,它正因豐富的文化內涵和獨特的風味而快速發展,日益引起全球食品界的密切關注。依托中國工程科技論壇這一平臺,眾多知名專家、青年學者和企業家交流最新研究成果和發展態勢,探討傳統食品發展面臨的機遇與挑戰,促進技術創新,共同為中國傳統食品發展貢獻力量。
徐進指出,傳統食品產業是我國食品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傳統美食文化以其細致的口味、地道的風情、絢麗的花樣品種而經久不衰,遐名遠播。傳統食品目前正經歷著生產方式從半機械化到自動化、產品質量從主觀化到標準化、基礎理論從表象到本質等一系列歷史轉變,尚有很多技術難題亟待協同攻關。期待通過深入交流與研討傳統食品未來制造產業的技術創新和發展趨勢,謀劃和推動科技創新,共同助力傳統食品制造的轉型升級。
中國工程院龐國芳院士、朱蓓薇院士、陳堅院士、李培武院士、任發政院士、劉仲華院士、陳衛院士分別從信息化引領食品安全農藥殘留檢測技術、中國傳統食品的創新與發展、發酵食品工業高質量發展、食用植物油料油脂特異品質檢測、乳品營養與健康、黑茶加工中品質形成機理及健康功能、從益生菌到健康微生物組等專題角度進行報告。
與會人士一致認為,為提升中國傳統食品健康、美味、方便、實惠,滿足人們對傳統食品風味和健康的需求,夯實科學基礎、研究中國傳統食品的基礎科學問題,揭示傳統食品美味與健康的奧妙,突破中國食品工業、現代化面臨的瓶頸問題和核心裝備難題,我國需要突破傳統食品制造業的發展難題,推動工業化、現代化制造裝備及技術的開發,以促進中國傳統食品的可持續發展,提升中國傳統食品的美味與健康。
中國工程院工程科技論壇是中國工程院領導下的高水平學術論壇,旨在促進工程科技領域重大方向性、前沿性問題研究,提高我國工程科技創新能力和管理水平。
鏈接:https://wap.gmdaily.cn/article/ce88a33b4fdc42759467069f14098f4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