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進入大學時,我從沒想過自己會有這樣的結果:學校給我設立了實驗室;我獲得了微軟最有價值專家稱號(MVP);站在微軟公司的講臺上為技術人員講課。
今年我就要大學畢業(yè)了,其實,上哪所大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在這所大學怎么上。
■ 高考失利后曾不好好上課
初中、高中,我上的都是重點學校,以前的同學進入清華、北大、北航、北理工,再看看自己,被普通大學錄取,很灰心。
學校那時到處是工地,加之本來心態(tài)不平衡,我看什么都不滿意,甚至產生了一種仇恨的心理,不愿意上課,不愿意出宿舍。我逐漸成為老師重點關注的對象,甚至有些老師勸我退學。
■ 輔導員鼓勵我參加感興趣的活動
感謝大一時的輔導員段艷美老師。她多次找我談話,但從不指責我,還給了我很多建議。
我開始改變,看我喜歡的計算機技術方面的一些課程,做實驗。
2005年,我通過老師和朋友的牽線,參與并組織微軟最有價值專家校園技術教育大會活動。很難忘4月17日,這一天,我站在北航的講臺上,給大家講解 “Windows XP的部署及安全性”。整個活動將近4個月,我感覺自己無論是組織能力還是技術水平,都得到了提升。重要的是,我對學習開始有了興趣。
■ 獲得微軟最有價值專家稱號
2005年10月,我獲得了微軟最有價值專家稱號(MVP),當時全國只有不到200名專家獲得此稱號。
后來,我以筆試第一的成績成為微軟Windows Vista認證講師,并在2006年的微軟技術大會上,對技術人員講解動手實驗室課程。
自2007年8月起,我一直在微軟(中國)有限公司平臺與開發(fā)部高校關系組擔任兼職技術助理工作。
■ 學校為我這個本科生建實驗室
擁有和微軟的交流渠道,可第一時間了解最新技術,一個想法在我腦中閃現:在學校建個能進行技術學習、研究的實驗室。我找到了學校工科實踐中心主任蔡強老師。
蔡老師允許我在學校的機房做實驗。但我期待的,是一個單獨的空間。我為建立實驗室做調研、寫發(fā)展規(guī)劃。2005年11月,學校終于同意為我特別成立了一個實驗室,并將一間10平方米的小屋給我!
■ 參加全球學生科技大賽,名次進入200強
我找了三個好朋友一起做實驗。2007年,我們組團參加了全球最大的學生科技大賽(Imagine Cup)的3項比賽:嵌入式比賽進入全球200強,IT個人賽以第一輪第三場全球第14位的排名進入第二輪,軟件設計進入中國區(qū)第二輪。
大學4年,做了一系列以前想都沒想過的事,我感覺自己不僅在技術上提高了,也開始學會關注周圍同學。實驗室創(chuàng)建至今,我在校內組織了20多場技術講座,實驗室已有了50多名核心成員。
《北京日報》5月14日第1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