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臺特派記者盧廣宙、郭偉民、麥礦年發自北京的報道:《活躍在奧運場館的佛山志愿者》
家在順德陳村的何國桐,是北京工商大學大三的學生。從去年8月份的“好運北京”測試賽至今,他做奧運志愿者已經有一年時間了。何國桐負責在老山自行車館提供志愿服務。他說,志愿服務可不象想象得那么簡單,正如很多人開始時聽到奧運志愿者這五個字時,會認為做志愿者真好,可以免費看比賽。我們當時也是這么想的。通過培訓和相關政策宣傳之后,才知道哪怕是在觀眾坐席上工作,也應該背對賽場,面對觀眾,不可以看比賽的。不能說是失望,但與一開始時的期望值的確不一樣。
文靜秀氣的鄒研,是廣西桂林電子科技大學二年級的學生。她入選廣西的奧運志愿者,這幾天都在接受志愿者服務的相關培訓。她要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舉重場館志愿服務一個月。其實志愿者都是做一些很瑣碎的工作,但是每人都將它做好,就成為一個完美的整體,最大的收獲學會了團隊合作精神。
在“水立方”西面的群眾廣場,記者見到身材高大、曾經在英國愛丁堡大學留學的梁立昊時,他告訴記者,作為一名奧運志愿者,覺得有“壓力”。他說:“來到這里,才真正感受到奧運會是那么多人花了那么多心血才能辦成這樣。如果因為我個人做得不夠好而影響到整個團體,那會很內疚。所以現在就很嚴格的要求自己,希望到時候可以全力以赴做到最好。”
在北京,活躍在奧運場館的佛山志愿者,還有不少。梁立昊、何梁礬、鄒研、何國桐,他們用自己的熱情和付出,詮釋著重在參與的奧運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