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位女生在用PPT解釋物流整體化解決方案
工作人員毫不留情提示選手注意時間
在第一屆首都高校物流設計大賽上,12所大學的24支代表隊面對專家、企業老總,展露創意——
11月7日-8日,第一屆首都高校物流設計大賽決賽在北京工商大學進行。12所高校的24支大學生隊伍參賽。
每支參賽的隊伍都有響亮的名字:中央財經大學V揚隊,北京科技大學激流隊、雄鷹隊,北京工商大學的遠景國際隊、竹蜻蜓小組和物語流思隊,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無憂物流隊,北京交通大學思源匯智隊,等等。蘊含著大學生對物流專業發展前景的憧憬。
此次大賽,以解決物流企業的實際問題為目的。中遠物流、中外運物流、京城工業物流等知名物流公司,成了大學生們關注的焦點。在2個月的時間里,參賽選手查找專業資料、走訪企業、調查城市交通情況、根據企業需求確定參賽方案。
決賽現場,所有代表隊圍繞京城工業物流實際存在的問題而展開,每個小組有10分鐘的方案陳述和15分鐘答辯時間。北京科技職業學院怒放青春代表隊用翔實的數據,對該企業的商品、客戶、供應商進行了細致嚴謹的分類;北京科技大學激流隊提出了重組配送中心和實時自動監控的設想;北京工商大學遠景國際隊演示了自主開發的貨物訂購收發優化軟件……
參賽選手們創意豐富,回答專家和企業負責人提出的關于物流配送模式、信息系統設計、需求預測和供應商管理等問題時落落大方,及時互補,氣氛非常熱烈。
為保證專業性和公平公正,初賽環節評委均匿名評審。在決賽環節,則采取回避制,即來自高等院校的專家都在自己學校參賽隊伍答辯時回避,不參與提問和評分。
現場評委、北京工商大學的何明珂教授說:“舉辦這種大賽好處有多方面:其一,大學生提交的案例不是虛擬的,都來自企業實際。而且這些企業老總都在現場聽評,有利于培養學生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其二,鍛煉了學生的綜合能力。比如做一個方案,需要熟悉數據的采集、分析、歸納等方法,也會考驗團隊的分工協調和組織能力;其三,拓寬學生的視野。幾十所北京高校物流專業的大學生一起參加比賽,學生的視野就不會局限于一個學校,這比傳統課堂上老師講、學生聽更生動,利于教學相長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竹蜻蜓小組成員都是大三學生,他們坦承雖然自己的方案有新意,但當評委問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問題時,會感到“頭腦一片空白”。他們說:“參加這個比賽太值了,有物流學科頂級專家和企業老總現場指導,讓我們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
《北京日報》11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