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高等教育經過30年的改革與發展,取得了歷史性突破,已經由精英教育階段進入到大眾化教育階段。與此同時,高等教育與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進程也在加速,對高等學校進一步明確辦學定位、服務面向定位提出了新的要求。北京高等院校林立,其中不乏中外知名的綜合性、研究型大學。北京工商大學作為由兩所著名行業高校北京輕工業學院和北京商學院于1999年6月組建而成的北京市屬高校,要在北京高校領域內立足,則必須發揮因歷史、地域、行業所形成的辦學優勢,彰顯特色,以學科建設為龍頭,促進學校由教學型大學向教學研究型大學的轉變,融入首都和行業服務的主戰場,實現區域、行業經濟社會發展和學校發展的雙贏。
一、五十年風雨兼程,十余載勵精圖治,學校各項事業快速發展
北京輕工業學院與北京商學院的辦學歷史可以追溯到上個世紀的五十年代。兩所分別隸屬于商業部和輕工業部的兄弟院校歷經艱苦創業、合作辦學、共創輝煌的五十年征程。合并前兩校都已成為特色鮮明、學子向往、譽滿華夏的行業名校。
北京輕工業學院、北京商學院合并給北京工商大學所帶來的機遇并不僅僅是合并之后規模的擴大,更重要的是,合并為兩校提供了一個難得的發展機會。北京工商大學繼承辦學歷史上所形成的特色和優勢,服從首都高等教育結構調整的大局,適應北京地區和行業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需要,以培養首都現代服務業和高新技術產業需要的應用型、創新型、復合型人才為根本任務,在服務“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綠色北京”建設和產業調整振興計劃中取得了顯著成績。
扎實推進實質性合并,學校發展步入新時期。學校通過統一組織機構,統一規章制度,統一分配制度,統一配置教學資源,統一財務制度,在較短時間內基本實現了實質性合并,學校發展步入新時期。
搶抓機遇建成良鄉校區,基礎設施建設邁向新階段。隨著辦學規模不斷擴大,辦學空間狹小、辦學資源緊缺問題日益突出。在市委、市政府和房山區的大力支持下,學校緊緊抓住北京建設良鄉高教園區的難得機遇,率先啟動良鄉新校區建設。良鄉校區的建成拓展了辦學空間,改善了辦學條件,解決了制約學校發展的瓶頸問題,為學校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迎評促建”成果豐碩,教育教學工作躍上新水平。學校始終高度重視教育教學工作,以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為契機,大力開展“迎評促建”活動,有效地提升了教育教學水平。2007年6月,在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中取得優秀成績,標志著學校教育教學工作躍上新水平。目前,學校有國家級教學團隊1個,國家級特色專業2個,國家級精品課程3門,國家級雙語教學示范課1門,國家級“十一五”規劃教材22本,會計學全英語教學實驗區被評為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文科實踐中心被評為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建設單位,原會計學院榮獲全國教育系統先進單位稱號。在2008年北京市教育教學成果獎評審中,學校取得新的突破,共獲一等獎2項、二等獎7項。2009年,我校首次獲得國家級教育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
推進資源整合,學科建設邁出新步伐。學科建設是高等學校各項事業發展的基礎、建設的核心。為了加快從教學型大學向教學研究型大學轉變,打造特色鮮明的優勢學科,有效整合資源,學校遵循高等教育規律和學科建設規律,經過認真調查研究、反復論證,于2008年底開始進行院系調整工作,特別是經過深入學習科學發展觀活動,廣大師生進一步認識到,作為一所多科性大學必須集中精力打造優勢學科,為區域服務,為行業服務。經過調整,院系部的學科特點更加突出,以學科建設為龍頭的意識普遍增強。學校將進一步整合資源,凝聚方向,緊緊圍繞食品學科和商科這兩個優勢學科,使學科建設邁出新步伐。
院士增選取得重大突破,科學研究跨上新臺階。學校科研工作是促進學科發展最重要的活動,同時,科研工作也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根本保證。10年來,學校科研工作取得了顯著成績,科研經費增長了近7倍。教師和科研人員參與國家“863”項目9項、“973”項目4項,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32項,國家社科基金課題42項,省部級科研項目582項,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獲教育部提名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獲得國家級獎項等級和數量均居北京市屬高校前列。去年年底,2009年中國工程院院士增選結果揭曉,本科和碩士均畢業于本校的孫寶國教授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他是北京市市屬市管高校當年被增選的唯一一名工程院院士,同時也是全國輕工行業僅有的4位院士之一。孫寶國教授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為我校食品專業的快速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也意味著我校在食品科學研究上肩負著更大的責任,也將引領學校的科學研究跨上更高的臺階。
60年來學校發展一直受到了黨和政府的重視和關心。上個世紀的五、六十年代,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朱德等黨和國家的領導人接見過學校師生,姚依林、程子華曾兼任過學校領導;九十年代初,李鵬、賈慶林、李嵐清、劉淇等到校視察調研;新世紀,李長春、陳至立分別看望我校老教師和到良鄉校區考察。三代黨和國家領導人對我校的關愛使不同時期的師生員工都備受鼓舞,如沐春風。此外,中共北京市委和市政府、商業部和中國輕工業聯合會的領導也多次蒞臨學校指導工作,解決有關問題。學校的辦學還得到市委教育工委和市教委及有關委辦局和地區的大力支持。
二、傳承歷史,彰顯特色,建設特色鮮明的教學研究型大學
今天的北京工商大學正處在一個機遇和挑戰并存的時期。既面臨三大機遇:一是以60年校慶為契機,總結辦學歷史經驗,振奮師生精神,為實現新的發展凝聚力量帶來的良好機遇;二是北京市建設“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綠色北京”和“世界城市”帶來的良好機遇;三是國家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科教興國戰略繼續推進、《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即將頒布實施帶來的的良好機遇。也面臨著三大挑戰:一是高等教育快速發展,特別是原輕工和商業類院校異軍突起,市屬高校迅猛發展帶來的辦學競爭上的挑戰;二是我校成為食品學科發展的優勢學校之一,社會對我校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必然會提出更高要求帶來的學科建設上的挑戰;三是國家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學校要適應轉變,加快科技創新帶來的服務社會能力上的挑戰。如何根據首都教育戰略的要求,結合學校的實際,抓住稍縱即逝的戰略機遇,準確定位,明確學校實現轉型的戰略目標,已成為學校科學發展的首要問題。
學校要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引領下,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秉承“立足科學發展、著力教育創新、完善體制機制、構建和諧校園”的辦學理念,服務于“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綠色北京”建設和產業調整振興計劃,以培養首都現代服務業和高新技術產業需要的應用型、創新型、復合型人才為根本任務,以學科建設為主線,以深化體制和機制改革為動力,堅持以人為本、質量立校、人才強校、科研興校、依法治校,認真研究和分析學校工作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充分認識首都教育在實現首都現代化中的戰略性、基礎性和先導性作用,緊緊抓住首都教育戰略推進中帶來的機遇,進一步把學校的發展與首都和行業發展的要求緊密結合起來,在實踐中思考和解決“辦一個什么樣的學校”和“怎樣辦好學校”的問題。
北京工商大學發展到今天,能夠取得一定成績和良好聲譽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合并組建使學校由單科性學院發展成為以經、管、工為主,經、管、工、理、文、法等學科相互支撐、協調發展的多科性大學,并且學科體系比較好。黨中央明確提出必須緊緊抓住歷史機遇,承擔起歷史使命,毫不動搖地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更增強了我們加強學科建設,打造學校特色,實現科學發展的使命感。學校提出充分利用區域和行業資源,融入首都和行業服務的主戰場,使學科優勢更突出,人才培養更規范,科研實力更雄厚,校園環境更文明的指導方針,明確今后一個時期內學校實現由教學型大學轉變為教學研究型大學戰略規劃,力爭在2020年把學校建設成為特色鮮明的教學研究型大學。
為此,學校明確了學科建設的目標與規劃是:根據北京市教委關于學科結構調整的部署和學校的辦學目標、定位、人才培養的規格及特點要求,以“北京市學科建設工程”為指導,開展學科的調整與建設,鞏固提高以食品和商科為代表的學校的優勢學科,充實加強學校的骨干學科,從根本上完成學校學科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建立一套基本適應國家經濟發展方式轉變需要,結構布局合理,特色優勢明顯的學科建設體系:爭取建成1個國家級重點學科,4個市級重點學科,3-4個國內有影響的特色學科和一批優勢明顯的特色專業;教學質量顯著提高,學生理論基礎扎實,實踐創新能力增強,就業更具競爭力,創新型人才培養的模式初步建立;科研實力顯著提升,立項課題、出版專著、發表論文、發明專利、到款經費的數量逐年大幅增加,科研綜合實力進入市屬高校前列;體制機制創新顯著進步,黨委領導、校長負責、教授治學、民主管理的體制運行良好,院系、學科調整全面完成,兩級管理模式基本建立;具有學校特色的大學精神、文化以及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勞動、尊重創造的良好校風基本形成。
建設特色鮮明的教學研究型大學,就必須根據國家經濟發展方式轉變需要,傳承歷史、彰顯特色,形成穩定的建設方向。具體到北京工商大學來說,就要突出我校工、商兩大學科并存的優勢,重點建設一批學科,特別是食品和商科。一是食品學科是我校的傳統優勢,二是民以食為天,食品產業是關系到國民營養與健康的民生產業,是國民經濟支柱產業,是永遠的朝陽產業。我國食品工業已經連續15年保持了超過20%的增長速度,2009年產值突破5萬億元,已成為我國第一大制造業。食品產業的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都有巨大的社會需要。另外,商科同樣是我校的優勢學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蓬勃發展必然會為我校在商業領域的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提供廣闊的空間。在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的過程中,我們還認識到,食品和商科不僅是我們的傳統優勢,同時也是學校緊密聯系地區和行業經濟發展的兩個最重要的學科點,而且還是我們實現向教學研究型大學轉變兩個最重要的學科支撐點,所以我們必須圍繞食品和商科建設,努力形成自己的辦學特色,不斷增強核心競爭力。
建設特色鮮明的教學研究型大學,就必須著力加強學科隊伍建設。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大學競爭力的關鍵在于教師尤其是知名教師,因此隊伍建設至關重要。我們應當繼續加快高層次人才特別是領軍人才的扶持和引進工作,推進中青年骨干教師隊伍建設。繼續加強全員培訓特別是管理人員培訓工作,提升培訓實效。要形成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的激勵機制、評估機制和保障機制,建設一支滿足學科發展需要、結構合理的高素質教師隊伍。結合學科建設和科研立項,建立學科帶頭人負責制,明確學科帶頭人的“責、權、利”,定期對學科建設成果進行考核;注重培養中青年學科帶頭人,堅持培養與引進相結合,改善學科建設隊伍的專業結構、年齡結構、職稱結構、學歷結構等狀況,提高學科建設隊伍的素質和水平,提高學校的教學和科研水平。建立科學合理的科研績效評價方法和獎勵政策,逐步形成競爭機制,要使激勵機制長期發揮作用,營造一種優良的環境氛圍,形成一種校園規范,使人才的價值能夠得到最大限度的認可。
建設特色鮮明的教學研究型大學,就必須加強科研工作。例如,北京工商大學根據學科建設規劃制定了鼓勵科研的政策。2009年到位科研經費比2008年同比增長40%以上;重大科研項目申報成績顯著,其中7個項目分獲國家社科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7個項目分獲北京市社科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資助(含重點項目);科研成果取得重要突破,三級以上期刊達600多篇,其中被SCI、EI收錄的論文數量相比2008年增長200%以上;授權專利(含實用新型)12項目。學校將通過各種渠道,爭取每年的科研經費在現有的基礎上,實現不低于30%的年增長。認真抓好國家和北京市兩級自然科學基金和社科基金的申報立項工作;積極申報國家“863”、“973”、科技攻關等科研項目;逐漸提高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源頭創新項目的數量,著重提升我校整體科研水平,使我校的專利申請數和授權數在現有數量上翻一翻。同時大力做好新技術的開發與轉讓工作。
建設特色鮮明的教學研究型大學,就必須繼續推進教育教學改革和建設。強化本科教學的中心地位。牢固樹立人才培養是學校根本任務的觀念,落實“北京高等學校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落實學校、院(系、部)、教研室、教師抓本科教學工作的責任,完善教學監控與教學評估制度,加強教研室建設,確保本科教學的經費投入。改革人才培養模式。堅持以學生為本,進一步明確人才培養目標,完善人才培養體系。修訂培養方案,調整課程體系,創新教學內容和方法,加強基礎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注重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結合,著力提升教師教育教學水平,不斷提高學生學習能力、就業能力、創業能力、創新精神和責任意識。以學分制改革為契機,推進教學管理制度體系、管理模式和運行機制改革。落實“研究生教育質量工程”,推進研究生創新工程建設。改革研究生培養機制,實施新的研究生培養方案,建設優質課程和精品教材,探索以科學研究為導向的導師負責制和多學科多導師培養制度。加強對外交流與合作。主動適應建設世界城市的要求,擴大學生對外交流渠道。
傳承歷史,彰顯特色,實現學校由教學型大學向教學研究型大學的轉變既是我校科學發展的內在要求,也是相當一部分高校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讓我們進一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始終堅持服務區域和行業;堅持教學和科研并重;堅持加強學科和隊伍建設;堅持打造學校發展和學生培養特色,求真務實,勇于創新,融入區域和行業服務的主戰場,實現區域、行業經濟社會發展和學校發展的雙贏。愿二十一世紀的中國,在涌現更多的世界一流大學的同時,涌現更多的特色鮮明的高水平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