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教育報》1月11日B3版發表文章《每日的學習從晨曦中開始》,報道了我校學生社團“朝陽社”的同學們通過一起晨讀、品讀經典、聆聽講座、社會實踐等活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尋找大學真正意義、追求成長、共同進步。現將全文轉載如下:
每日的學習從晨曦中開始
每日清晨,當大家還在熟睡時,他們已開始晨練與早讀;每日傍晚,當更多的同學休息放松時,他們已坐在教室里上自習;每個周末,他們都有研討與學習活動,有自己說不完的話題……他們是朝陽社,一個被北京工商大學熟知卻又神秘的社團組織。
朝陽社社長叫楊晉強,人長得清秀又帥氣,自信從容,仿佛有種天生的“氣場”。當年,他以一分之差無緣同濟大學,以612分的高分二志愿進入北京工商大學。剛進這所非“985”、“211”的普通大學時,楊晉強心中有一百個不情愿,經歷了一個學期的矛盾期后,他決定放棄這種無用的糾結,選擇腳踏實地、面對現實。他遇到了幾個志同道合的朋友全華林、劉雯、陸孫事,四人決定成立一個尋找大學真正意義、追求成長、向往美好的社團。
朝陽社就在這樣的起點上成立了。傾注了大量情感的楊晉強希望把心路歷程告訴社員們,希望每位社員都能夠盡早地融入大學,體驗真正的大學生活。
清晨6點30分,當99%的工商學子還在熟睡時,朝陽社的社員們已經集合完畢。跑步、跳繩、做早操,然后聚在一起,彼此微笑,向對方道一句“你是最棒的”。楊晉強說他的這些戰友們一直堅持著,在這兒他們重新找回中學時早起的好習慣,并且享受著這種改變。
伴隨著熹微的晨光,朝陽社的社員們開始了自己的晨讀,古代經典、現代散文、詩歌名篇甚至英語佳作都是他們每日品嚼的內容。楊晉強希望這樣的經典方式可以幫助每個人提升精神境界、打造獨特氣質,在經典中體味人生情懷、淵源歷史,在堅持中養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
學習討論會、外出活動、民主生活會、專題講座和社會實踐等都是朝陽社的社團生活內容。朝陽社指導老師田建華副教授對此表示,“朝陽社是時代的產物,也代表著大學生們對當前大學生活方式及大學之道的理性思考和文化自覺。同學們用這種方式表達了他們要成為自己未來的主人、積極地管理自己的學業和將來的事業的渴望和自覺。”
社員汪岱翎說受朝陽社文化影響較大,他說:“上了大學難免有些懶散,大學中大家都做著自己的事情,很難找到同道中人,而朝陽社就是志同道合者的聯盟。”在他看來,朝陽社是他找到大學意義,甚至是重獲新生的一個熔爐,鍛造了他堅強的品格。
現在朝陽社的成員已經有50多人,楊晉強希望社員們能夠帶著這份感動成長,然后以自己心靈的成長去感染更多的人。
□文/實習記者孫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