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日報對我校志愿者服務北京文化論壇進行了報道,現將報道轉載如下:
在2024北京文化論壇上,北京團市委從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等15所高校和豐臺團區委共招募選拔615名志愿者,開展綜合協調、信息咨詢、場地保障、隨車引導等志愿服務,確保各項活動順利進行。
北京文化論壇是國家級、國際性論壇,也是搭建文化之橋、深化交流對話、推動人文合作的重要窗口。志愿者們積極踐行“奉獻、友愛、互助、進步”志愿精神,在為各國來賓提供熱情、專業、周到服務的同時,以實際行動向世界傳遞“北京溫度”,持續擦亮首都志愿服務 “金名片”。
本次北京文化論壇,615名志愿者分布在東城、西城、通州等9個區的105個崗位上,開展綜合協調、信息咨詢、場地保障、隨車引導等志愿服務。在東城區,330名志愿者分布在北京國際飯店及會議中心、好苑建國酒店、首都賓館等志愿服務崗位。上崗前,志愿者們提前進行實地踏勘,以便于更好地為中外嘉賓提供服務。
來自北京工商大學的王喆同學是第二次參與到文化論壇志愿服務當中。他今年的崗位涉及3個點位,有停車場、會議室,也有路口。文化論壇期間,北京迎來降雨天氣,王喆和機動志愿者把雨傘提前拿到服務臺,節省了嘉賓的參會時間。當志愿者雖然辛苦,他卻感到很有意義。“成為志愿者,我感覺特別自豪。”王喆說道。
在海淀區,37名志愿者負責9個沙龍活動和1條觀摩路線的服務保障工作,志愿者崗位分布較為分散。作為北京語言大學的志愿者領隊,雷賢達除了要做好自身崗位的志愿服務工作,還要成為志愿者的“志愿者”,做好各個崗位的統籌安排。“工作難度大了,挑戰多了,但也鍛煉了組織協調能力和溝通能力,我感到收獲滿滿。”他說。
走進北京大運河博物館的正廳,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志愿者們那一張張熱情洋溢的笑臉。作為大運河博物館的“門面”,來自北京財貿職業學院的志愿者孟成成始終以飽滿的精神狀態來迎接嘉賓的到來。“當聽到外國嘉賓努力地用中文對我們說‘謝謝’時,我感到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