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經濟學院青馬社開啟新學期“專家解讀經典”第一講,邀請馬克思主義學院田建華副教授為學生們帶來“新時期下如何解讀《資本論》”專題講座。校團委副書記孫惟佳、學院黨委副書記杜亞輝、團總支書記單紫薇,以及青馬社50余名學生參加了講座。
青馬社的同學們在前期閱讀了《資本論》部分篇章,在講座開始,他們結合自身所學專業,根據中國當今社會的實際情況闡述了他們對閱讀《資本論》的不同理解。金融152李競瑜談到《資本論》就是通過深刻分析資本主義生產方式,解釋資本主義社會發展的規律而進行的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金融工程152賈雯靜認為《資本論》之所以能夠被從古至今廣為流傳,依靠的不是華麗的詞藻和生動的語句,而是符合時代,符合社會發展的持久的生命力。經濟學院的學生結合專業讀《資本論》有非常積極的意義。財政15陶暢認為我們現代大學生要結合勞動價值論的原創含義,靈活地運用到社會實踐中去。只有通過不斷的學習,不斷的創新,結合我院學生實際專業情況,多參加大學生創業、科技立項等社會實踐活動,提高自己的創新水平,增加自身的知識量,才能更全面的發展。國貿15韋曼莉談到馬克思從唯物史觀角度出發的揭示資本主義本質的巔峰之作,以犀利的思維闡述了資本主義的發展規律。貿經151周楠說到,和很多同學一樣,接觸到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最開始是在初中時代的政治課上,那時的學習很大程度限于努力去記憶一些來自于《資本論》的概念——“絕對剩余價值”、“相對剩余價值”、“資本有機構成”、“資本積累”、“可變資本”等等,它們顯得遙遠而深奧。
田建華老師認真聆聽了學生們對《資本論》的讀后感,對學生們認真學習的態度表示肯定。她談到,1867年9月《資本論》第一卷問世,今年是《資本論》出版150周年,青馬社組織對《資本論》著作的學習非常有紀念意義。她介紹了馬克思創作《資本論》的時代背景、理論依據以及《資本論》著作的主要內容,結合每一位發言學生認真進行了點評,她強調,馬克思主義是我國意識形態占主導地位的學科,它在批判中發展,是我國革命與實踐所證實了的必然選擇,也是中國夢發展所需要的時代背景。《資本論》從問世到現在依然閃耀著智慧的光芒,同學們要結合中國國情學習《資本論》,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用文化自信反哺世界。
聽完講座,學生們心潮澎湃,各抒己見。正如田老師所說,馬克思從青年時期就勵志為解放全人類而奮斗,我們現在也應該樹立遠大的理想。作為一名大學生,我們不應求田問舍、沒有理想地茍活。拓寬視野、心懷天下,我們會擁有更有意義的生活。同樣,有了遠大的理想后,我們應當立足當下,為理想奮斗。馬克思在被驅逐的艱苦條件下創作出了《資本論》這部著作,如今身在安定和諧、資源充分的社會中的我們,更應刻苦努力,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不斷努力創新。我們在學習經典著作的同時,也應該結合現實,形成自己獨立的理解和觀點。“遠大的志向要配遠大的情懷”因此我們也應該像青年馬克思那樣博覽群書,豐富自己的想象力,同時,這也是作為信仰馬克思的青年所應該努力達到的狀態,要為此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