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引領新時代青年在服務首都社會發展、扎根中國大地的生動實踐中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商學院積極響應團委號召,在學院黨委指導下,積極引導學生們采取“線上組織、屬地實踐、遠程協同”的形式,以個人實踐立項與線上組隊立項相結合的方式,組織577名學生利用2020年暑期扎實開展“青年服務國家”社會實踐活動。
成立學生宣講團,云端宣講抗疫故事
學院高度重視,積極組織參加新冠肺炎疫情戰疫志愿活動的“90后”“00后”優秀代表成立抗疫青年說宣講團,講述抗疫故事。他們以演講的形式,配合照片、視頻等實況記錄,分享所在家鄉疫情期間發生的感人肺腑的抗疫故事,講述自己在關鍵時刻投身抗疫志愿活動的真實經歷,感召青年學生爭做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作為商學院首場宣講會的主講人,營銷黨支部的蘇弘博同學為大家講述了他作為抗疫志愿者在社區參與的疫情防控相關工作,包括與社區工作人員一起開展小區人員排查、出入登記、體溫測量等防控工作,不懼艱險,迎難而上,維護了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彰顯了新時代首都大學生的社會責任與擔當。宣講活動現已順利舉辦兩期,參會人員涉及18級、19級各團支部代表近百人,參會聽眾反響強烈,同學們表示:要時刻以身邊的先進典型為榜樣,牢記使命,不負韶華!
決戰脫貧攻堅,商院學子在行動
2020年是脫貧攻堅戰的決勝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為深入推進“使命在肩,奮斗有我”主題教育活動, 學院積極引導學生到脫貧攻堅一線開展社會實踐。截止目前,共有7組學生報名參加脫貧攻堅志愿活動。他們主動與當地政府聯系,結合專業知識,對扶貧工作全流程、脫貧攻堅過程、脫貧后的支援及幫扶等情況開展廣泛而深入的調研。財務191班王雅恒小組選擇研究十八洞村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等方面。在全流程中尋找共性、特性的問題與經驗,希望探究出我國關于扶貧的制度密碼和理論邏輯。人力18班呂嘉儀小組選擇調研脫貧攻堅優秀案例——陜西省商洛市柞水縣金米村,探究該地木耳線上帶貨模式在短時間內取得巨大經濟效益的原因;2019級MBA全日制班李璇小組選擇實地調研重點貧困地區山東沂蒙山區脫貧摘帽后的情況,希望通過深入了解基層工作,深刻感受并理解國家鄉村振興工作的重大意義。通過幾周的實地調研與學術研究,同學們切實感受了我國不同地區的發展情況實際,真正意識到脫貧攻堅對于國家發展的重大歷史意義,深刻意識到實現全面小康與鄉村振興之艱巨,對于我國在近些年取得的成就感到無比驕傲與自豪。
疫情防控不松懈,志愿活動不停歇
2020年初,新冠疫情來勢洶洶,那些不斷跳動的數字,不斷更新的消息時時刻刻牽動著商院學子的心。災難無情人有情,商院學子也積極為抗擊疫情貢獻力量。在全民抗疫的過程中,商學院145位志愿者積極響應號召,利用暑期投身社區(村)抗疫行動中。他們為社區居民做出入登記、體溫測量、宣傳勸導工作;協助社區環境治理、為居民普及健康知識。商院志愿者們的付出和服務得到了社區工作人員及居民的認可和好評,為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貢獻了一份青春力量,充分彰顯新時代大學生在關鍵時刻奉獻愛心、率先垂范、服務社會的覺悟和擔當。
開展守桶行動,助力垃圾分類
自學校倡導團員回社區(村)報到參與“垃圾分類桶前值守行動”志愿服務以來,商學院積極引導和鼓勵學生參加志愿活動、開展講座與知識競賽、普及垃圾分類知識等。截止目前,共有463名志愿者參與了桶前值守活動。志愿者們不怕臟不怕累,與社區居民共同守護健康,保護家園,美化環境。同時志愿者們積極地宣傳垃圾分類知識、有效地勸導居民開展垃圾分類,用實際行動詮釋了新時代新青年的責任與擔當。2019級注冊會計師專業193班王博文積極參與桶前值守垃圾分類活動,每天堅守在崗位上,任勞任怨進行二次分揀和宣傳,不斷提高垃圾分類準確率。作為多次參加志愿活動的她,兩次被昌平區回龍觀街道藍天嘉園社區支部委員會授予表揚信。她認為,垃圾分類是必然趨勢,作為青年學子要積極響應國家政策,全力以赴助力垃圾分類“綠色革命”。通過桶前值守活動提高了同學們的環保意識,增強了綠色生活理念,使得同學們增強了共建美好家園、共享美好生活的責任感與使命感。
商院學子在暑期社會實踐中受教育、長才干、作貢獻,不斷提高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他們不懼艱難、逆風而行,防疫、成長兩不誤,把人生理想融入國家和民族的偉大夢想之中,將青春之花綻放在了全國各地,在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實踐中不斷歷練自我、奉獻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