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國際經管學院分團校全體學員來到了國家博物館參觀《復興之路》主題展覽。
國家博物館復興之路主題展分為五個部分,包括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探求救亡圖存的道路、中國共產黨肩負起民族獨立人民解放歷史重任、建設社會主義新中國以及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展覽帶領學員們一起回顧自1840年以來,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深淵的中國各階層人民在屈辱苦難中奮起抗爭的事跡與為實現民族復興進行的種種探索。學員們懷著對歷史的敬畏之心駐足參觀,了解這段歷史背后的故事。
“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部分講述清政府在閉關鎖國、固步自封、社會和階級矛盾日益尖銳的背景下,收到西方列強的入侵和搜刮,從鴉片戰爭到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中國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危機四伏的中國與西方資本主義強國之間的差異越來越大。學員們充分體會到“落后就要挨打”這句話的含義,面對列強對中國的暴行,大家的愛國之情被深深點燃。
“探求救亡圖存的道路”部分講述了以孫中山為首的廣大愛國人士看到腐朽晚清政府和陷入危機中的中華民族,開始探索救亡圖存的道路,開展了百團運動、百日維新、辛亥革命等革命運動。在歷史的長河中,這些人的努力為中華民族的復興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為革命獻身的英雄和他們的精神深深銘記在學員們的心中。
“中國共產黨肩負起民族獨立人民解放歷史重任”部分講述了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為中國人民送來了馬克思主義,五四運動又推動了馬克思主義的傳播,中國工人階級開始登上歷史的舞臺,中國共產黨隨之誕生。在摸索中前進的中國共產黨,經歷無數艱辛與困難,第五次反圍剿失敗,革命形勢岌岌可危,黨和軍隊被迫長征,最終在遵義會議中確立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馬克思主義正確路線在黨中央的領導地位,革命形勢轉危為安。在中共中央的領導和倡導下,國共二次合作,一致對外,使得中華民族取得近代以來第一次反侵略戰爭的勝利,極大地提高了中國的世界地位,增強了民族自信。解放戰爭讓中國實現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中華民族從此站了起來!這是開天辟地的大事變,中國革命的面貌從此煥然一新。學員們似乎也感受到了這份希望。
“建設社會主義新中國”部分講述了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人民鞏固新生政權,醫治戰爭創傷,為開展大規模經濟建設創造了條件。新中國建立后,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國家對我國并不友好,20世紀五十年代,美帝國主義發動朝鮮戰爭,中國人民自愿支援朝鮮人民抗擊美國的侵略,中國人民解放軍在裝備落后、供給不足的狀況下,依靠頑強的意志將美國擊敗,極大地提高了中國的社會地位。同時在社會主義制度得到確立以后,新中國進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的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艱辛探索社會主義建設規律。這時期的新中國,堅持獨立自主外交,努力沖破帝國主義的封鎖,改善與西方先進國家的關系,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后,中國努力推動世界和平,贏得了西方各國的認可。展廳內朱紅色的布景讓同學們感覺心中豁然開朗。
“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部分講述了自開放以來中國翻天覆地的變化,分別介紹了十一屆三中全會后確立的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以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體系等理論思想。從神舟飛船到奧運會,再到70周年國慶慶典,這都是我們這代人所經歷的,看著一件件記錄著祖國飛躍的文物和影像資料,學員們為能生活在這樣一個見證蛻變的年代感到慶幸,也感到自己未來將肩負的重大責任。
學習并弘揚革命精神,并將革命精神付出實踐是每一個團員應盡的責任。本次團課實踐活動讓學員們感觸頗深,通過參觀見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路的坎坷和不易,學習到了老一輩人身上的革命精神,學員們更加深刻的體悟到了中國共產黨始終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永遠奮斗的信念。
此次分團校學習,學員們還利用課余時間在線上參觀了“紀念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主題數字展館”,通過線上學習,大家感受到“鴨綠江水唱英雄,舍生忘死保和平”的中國人民志愿軍將士的英雄氣概和不畏強敵的戰斗精神,了解到這群最可愛的人付出了鮮血和青春,現在正青春的我們理當為國家、為社會多一份奉獻和擔當,銘記歷史的意義正在于此。
學員們在更多的角度對革命精神有了更深的感觸,當代大學生傳承革命精神的火炬手,我們緬懷復興之路的這段歷史,就是要傳承老一輩革命家敢闖、敢冒、敢試、敢為天下先的改革精神,繼承和發揚老一輩革命家"艱苦奮斗、勇于開拓、顧全大局、無私奉獻的奮斗獻身精神,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用智慧和汗水為祖國貢獻自己的一份力,為早日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不懈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