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26日,應我校計算機與信息工程學院的邀請,教育部軟件工程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全國軟件工程領域教育協作組組長張莉教授和中國計算機學會理事、副秘書長唐衛清研究員分別就軟件工程專業和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如何參加“工程教育認證”的話題作了相關講座。講座分別由李海生教授和陳誼教授主持,計信學院院長蔡強教授、副院長姜同強教授、計算機系和信息管理系的多位老師參加了講座。
張莉教授概括地說明了工程教育認證的意義,認為工程教育認證對于中國高等教育意味著得到了進入國際就業市場的“通行證”,目前幾乎所有相關院校都對參與工程教育認證表現出空前的熱情。張莉教授還介紹了在《工程教育認證標準》中,從招生到對學生的指導,再到對學生是否達成它的目標的檢查、評估都有著明確的規定,這就需要將學生的要求及其培養目標放在重要的位置,用目標來衡量和推進教育工作。關于如何撰寫自評報告,張莉教授詳細闡述了標準框架的基本邏輯,還列舉了大量的參考示例來強調各類注意事項。
唐衛清研究員強調了要有科學認識,這是實現理性教育的基礎;其次是科學定位,明確目標,找準教育的目標;要站在人才培養的高度上,進行科學規劃,設計專業培養方案;要科學施教,提高教育活動的效果和效率,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工程教育認證之所以要加強“目標導向”,是因為社會對教育的需求是不斷的變化的,社會環境也不斷在變化,任何一個專業需要持續改進。在認證中,提出問題、發現問題是最重要的一環,因為只有這樣才能推動持續改進,通過不停的反饋來形成一個循環。
講座后,兩位教授就相關問題和老師們進行了熱烈的交流。與會教師紛紛表示,工程教育認證講座拓展了教學視野,獲益良多,為相關專業下一步如何參加工程教育認證工作具有指導意義。
相關背景資料:
工程教育認證是世界各國特別是發達國家規范工程教育、提高和保證工程教育質量的重要手段。《華盛頓協議》框架下的工程教育認證體系倡導以評估“培養結果”作為認證的核心標準。作為認證第三方,中國科協于去年6月代表我國加入《華盛頓協議》。至此,我國高等工程教育培養方案將都會按照《華盛頓協議》框架下的認證體系進行認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