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工商大學關工委與嘉華學院(北京金融科技學院)聯合開展“手拉手”共建交流活動,學校關工委副主任潘伯洲、計算機與人工智能學院關工委主任劉載文教授、設計與藝術學院關工委主任夏京春副教授三位“五老”與嘉華學院師生交流思想和工作方法,凝聚工作合力,助力立德樹人。
劉載文教授以“踐行科技強國戰略,培育青年創新人才”為題,結合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向嘉華學院170余名黨校學員作報告,激發廣大青年學生的科研熱情和創新活力,引導青年大學生深刻理解科技自立自強對于國家發展的戰略意義,以及新時代青年在科技創新領域所肩負的歷史使命和責任。講座中,劉載文教授結合個人工作經歷,從科技強國戰略的重要意義以及培養、鍛造創新人才兩個方面分享了認識和體會,詳細闡述了科技強國是中華崛起的必由之路,科技強國體現國家的綜合實力、競爭力和影響力;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升級,實現強國富民;科技強國戰略與科技創新有助于突破“卡脖子”的束縛;創新人才是科技強國建設的根本保障;培養創新人才是高校教育的宗旨和使命。他引用了一系列國內外科技成就,說明了科技進步對于提升國家競爭力、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性,號召新時代的青年積極投身于科技創新的偉大事業中,成為推動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他高度概括總結了青年創新人才的培養路徑,并在講座的最后對學員們提出意見建議,鼓勵青年學生要胸懷遠大理想,珍惜在校時光,做對國家有愛心、對目標有決心、對自己有信心、對學習有專心、對做事有恒心的“五心”好青年。
夏京春副教授以“與時俱進,砥礪前行”為題,結合個人成長經歷,向嘉華學院500余名團校學員分享了自己對傳統文化的理解和實踐。他回顧了自己的求學之路,如何從一名普通的學生成長為一位受人喜愛的大學老師,強調教育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更是智慧和品德的培養。他指出傳統文化是一個民族的根和魂,是連接過去和未來的橋梁,在現代社會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傳統文化迎來了新的傳播機遇。在講座過程中,夏京春還展示了他的一些書法作品,一筆一畫都透露出他對書法藝術的熱愛和對傳統文化的尊重。他鼓勵在座的學生們要珍惜學習的機會,不僅要學好現代知識,也要深入了解和傳承中國的傳統文化。在他的講述中,學生們感受到了教育的真正意義,以及作為教育工作者應有的責任和擔當。許多學生表示,聽了夏京春的講座后,對傳統文化有了更深的認識和理解,也激發了學習書法的興趣,紛紛當場掃描二維碼加入夏京春的網上免費書法班,親身體驗書法的魅力。
之后,潘伯洲、劉載文、夏京春應邀與嘉華學院黨支部書記、團總支書記等三十余名青年教師圍繞“貫徹落實全國教育大會精神,以高質量黨團工作培養時代新人”為主題交流了工作方法和體會,三位“五老”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和思想政治工作經驗,他們坦誠相授,給與青年教師工作指導和人生成長經驗分享。夏京春還向嘉華學院圖書館捐贈了自己編著的四冊書法和育人體會書籍。
學校關工委與嘉華學院持續開展的“手拉手”共建活動,傳遞了成長知識,送去了育人經驗,助力民辦高校發展教育事業。學校“五老”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對現代教育理念的生動實踐,師生受益良多,深刻體會到求學、育人過程中孜孜不倦、堅持不懈的精神力量,激發起勇攀科技高峰、擔當時代重任、建設教育強國的強大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