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推進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進校園、進青年群體,結合“‘京’彩文化 青春綻放”行動計劃的“信仰行”活動,北京市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理論微宣講”市級示范團高校巡講活動于9月24日下午在我校良鄉校區舉行。來自經濟學院、數學與統計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語言與傳播學院的260余名師生現場聆聽。
在宣講報告會上,昌平區委黨校副教授曹琪結合入選全國典型案例的“昌盛模式”,系統分析了黨建引領推進老舊小區改造的北京經驗。北京市社會科學院傳媒與輿情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周倜通過介紹“淄博燒烤”、“爾濱凍梨”、天水“麻辣燙”一系列網紅城市在新媒體中陸續“出圈兒”的案例,圍繞如何通過新媒體打造特色“城市名片”,闡述新媒體在城市形象傳播與塑造中的重要作用。
面對老齡化問題,我校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張宏偉結合實際提出了推進全體老年人享有基本養老服務的三大方法:加大財力支持實現服務均等化,增加服務種類讓老年人觸手可及,全社會共同努力把老年人安頓好、照顧好。
豐臺區委黨校教研處主任張靜以鄉村產業振興為切入點,結合豐臺區花卉產業的歷史和產業發展情況,系統解讀“土特產”的內涵,引導大家做好新時代“土特產”文章,走好具有首都特點的鄉村振興之路。順義區委黨校教研二室主任、副教授張文婷圍繞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這個主題,從歷史、理論、實踐三個視角進行分析,從綠色轉型、污染防治、提升生態、落實雙碳四個方面提出美麗北京建設意見建議。
宣講活動全程氣氛熱烈,通俗易懂的語言,深入淺出的生動宣講,在師生中引發強烈反響。與會師生紛紛表示,五位宣講員的宣講內容生動平實、貼近百姓生活,能夠充分引發廣大師生的思想共鳴,從而有力激發積極響應全會號召、勇擔時代使命的信心與決心。經濟學院2022級本科生崔毓軒談到,本次宣講最深刻的感受就是“聽得懂、記得住、能運用”,特別是結合自己身邊看得到的變化,讓我對基層治理有了更多感受與理解,通過合理規劃改造,小區里的停車位增多了,綠化面積也變大了,社區環境越來越好了。作為新時代青年,一定自覺肩負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使命,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堅定理想信念,不斷成長成才,主動實干擔當,立志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合格的建設者。語言與傳播學院2024級研究生王敏敏表示,今天聆聽了宣講團的宣講,對“打造新媒體中的特色‘城市名片’”宣講印象深刻。作為一名新聞傳播專業的研究生,我立志踐行專業使命,融合新媒體技術,深耕文化傳播。深入研究文化體制機制改革策略,積極參與公共文化服務,同時拓展自身國際視野,強化跨文化交流能力,投身中華文化國際傳播實踐,“講好中國故事”,以實際行動響應黨的號召,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貢獻青春力量。馬克思主義學院2022級研究生李琪談到,通過聆聽本次宣講會,深受鼓舞、深有啟發、深感責任,各位宣講老師的講解讓我更深刻、更具現實性地理解了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中論述的“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是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關鍵時期”。在這樣一個關鍵時期,作為馬克思主義學院的一名研究生,我應當夯實自身專業知識技能、全面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未來,積極投身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所需要社會工作,為全面建設高質量發展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北京市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理論微宣講”市級示范團由市委宣傳部、市社會科學院(市委講師團)聯合組建,成員包括首都部分高校馬克思主義學院青年教師、各區委黨校業務骨干和市社會科學院青年科研人員。他們聚焦高質量發展、數字經濟、鄉村振興、基層治理、生態文明建設、人口老齡化、矛盾糾紛源頭治理、文化自信、黨建引領老舊社區改造等主題,結合北京市全面深化改革的鮮活案例,以小見大、多角度宣講黨的創新理論,引導廣大師生深刻領悟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實踐偉力。9月份,宣講團赴10所高校開展宣講,同時搭建新媒體傳播平臺,推動線上傳播,積極打通理論宣講的“最后一公里”,推動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