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由我校聯合中國環境科學學會水處理與回用專業委員會、清華大學、韓國科學技術研究院、日本京都大學、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海南大學共同主辦的第六屆亞洲水回用學術研討會(The Sixth Asian Symposium on Water Reuse) 線上舉辦。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胡洪營、日本京都大學教授田中宏明(Hiroaki Tanaka) 和韓國科學技術研究院教授李錫憲(Seockheon Lee)擔任本次會議聯合主席。我校生態環境學院教授孫迎雪擔任本次會議聯合執行主席,副教授丁寧和王純等參與會議組織。來自中國、日本、韓國、新加坡、沙特阿拉伯和馬來西亞的專家學者、學生和企業界人士1000余人共同探討了水回用利用領域的前沿技術、發展及應用。
開幕式由中國環境科學學會水處理與回用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中科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研究員魏東斌主持,會議聯合主席李錫憲(Seockheon Lee)教授和田中宏明(Hiroaki Tanaka)教授回顧了亞洲水回用學術研討會的成立背景及發展歷程,指出水回用是減緩當前全球水資源短缺問題的基本途徑,國際交流與合作對于促進水回用理論技術和產業發展十分重要。
韓國光州科學技術學院教授李允浩(Yunho Lee)、日本京都大學教授藤原拓(Taku Fujiwara)、大連理工大學教授董應超、韓國釜山大學教授裴赫寬(Hyokwan Bae)、日本北海道大學教授木村克輝(Katsuki Kimura)5位專家分別圍繞水氧化和消毒過程中胺類微污染物的轉化、旋轉式高級氧化反應器對再生水中微污染物的去除效果、面向水處理與回用的可持續膜技術、鹽脅迫下的RO濃縮液異養反硝化技術、MBR系統高效膜清洗和污水中碳回收做了大會特邀報告。來自亞洲的其他6名專家學者分別作了精彩的學術報告,內容涉及水回用過程化學污染物處理、用于分子和離子篩分的共軛微孔聚合物膜研發技術、催化修復、工業地集中用水需求和管理、基于自然系統集成污水再生利用和可持續建筑設計、環境生物技術對廢水處理與回用中線性經濟過渡到循環經濟的作用等。與會代表踴躍提問,熱烈討論,會場學術氣氛濃厚。
中國環境科學學會水處理與回用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中山大學教授劉廣立代表主辦單位致閉幕詞。與會專家學者一致認為,水回用是解決經濟發展需求與水資源短缺、水環境污染之間矛盾的重要途徑,也是世界各國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大需求。通過深度探討水循環利用領域的新思想、新理論、新技術、新模式,可進一步增強亞洲地區在水回用領域的創新能力,推動水回用事業的積極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