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設計與藝術學院分黨校第一期入黨積極分子培訓班在良鄉校區舉辦開班儀式。此次開班儀式是學院黨委深入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加強黨的建設工作的重要舉措,旨在培養一批政治堅定、理論扎實、作風優良的新時代黨員。學院黨委副書記、分黨校副校長楊帥出席開班儀式。學院專職組織員徐亮、分黨校學生兼職輔導員和培訓班學員共計90余人參加開班儀式。會議由學院分黨校兼職輔導員楊悅主持。
堅定理想信念,筑牢思想根基
開班儀式在莊嚴的國歌聲中拉開序幕。學院黨委副書記、分黨校副校長楊帥做開班動員講話,他表示,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關鍵時刻,舉辦此次培訓班具有特殊的重要意義。他強調,全體學員要深刻認識到學習黨的理論知識的重要性,認真學習全國“兩會”精神,深刻領會新質生產力理論的豐富內涵和核心要義,充分認識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意義,不斷提高政治站位,強化思想認識,堅定理想信念。楊帥向學員們提出了三點要求:一是端正入黨動機,珍惜學習機會,深刻理解入黨的嚴肅性和神圣性,充分利用培訓班提供的資源,不斷提升自己的政治理論水平;二是尊師守紀,嚴格自律,以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自覺遵守培訓班的各項規章制度,積極參與集體活動;三是學有所成,早日入黨,通過學習深刻理解黨的二十大精神,全面系統地掌握黨的基本理論知識,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用實際言行體現一名入黨積極分子的素質。
分黨校兼職輔導員代表王龍廣作為輔導員代表發言,他表示將全力以赴,引導學員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入黨積極分子培訓是提高政治覺悟、黨性修養的重要途徑,希望大家在學習中深入理解黨的性質、宗旨和任務,端正入黨動機,真正做到組織上和思想上入黨的統一。他還提醒大家要認真學習黨的理論知識,特別是關注黨內重大活動,深刻領會全國“兩會”會議精神,將其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學員代表產設221班劉博濤在發言中分享了自己的軍旅經歷和對黨的深厚感情。他表示,作為一名退伍軍人,他深刻理解到黨的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他承諾將珍惜這次學習機會,認真學習黨的理論知識,不斷提高自己的政治素養,爭取早日成為一名合格的共產黨員。他還代表全體學員表達了對學院黨委的感謝,并承諾將嚴格遵守培訓班的紀律,積極參與各項活動,爭取以優異的成績完成培訓。
學院黨委委員徐亮為分黨校兼職輔導員頒發聘書,對他們在培訓工作中的辛勤付出表示充分的肯定和衷心的感謝。
在激昂的《國際歌》歌聲中,開班儀式圓滿結束。本次培訓班的成功舉辦,不僅為學員們提供了一個學習黨的理論和提升政治素養的平臺,也為他們指明了前進的方向。期待本次培訓班的學員們能夠在學習中取得豐碩成果,更加堅定理想信念,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青春力量。
賡續紅色基因,激發奮斗力量
開班儀式結束后,楊帥為全體學員帶來了一堂內容豐富、意義深遠的黨課——《尋烏調查——從現實尋求破解之道》。他首先回顧了中國革命道路的曲折發展,從國民革命到農村包圍城市,從國共合作到北伐,再到古田會議和興國土地法的制定,每一步都是我們黨在不斷探索中前進的見證。特別是秋收起義、南昌起義和井岡山根據地的建立,為我們黨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楊帥詳細闡述了尋烏調查的動因,包括根據地建設發展的需要、土地革命路線的實踐以及土地革命時期的工商業政策。他指出,這次調查為我們深入了解商業資產階級和城市貧民群眾的策略提供了重要依據,也是我們黨制定正確工商業政策的重要參考。
楊帥介紹了尋烏調查的豐富內容,包括尋烏的政治區劃、交通、商業、舊有土地關系以及土地斗爭等方面。通過這次調查,我們詳細了解了尋烏城的商業內幕,包括鹽、雜貨、油、豆、屠坊、酒、水貨、藥材、黃煙、裁縫、傘、木器、火店、豆腐、理發、打鐵、爆竹、打首飾、打洋鐵、修鐘表、圩場生意、娼妓、同善社等25個項目。這些內容為我們深入理解土地革命時期的社會狀況提供了寶貴的第一手資料。
在調查方法上,楊帥強調了集中座談和實地走訪的重要性。他提到,通過到田間地頭、各區進行實地調查,深入了解了地主剝削農民的手段和場景,記錄了流傳在鄉間的“笑話”,佐證了地主剝削的殘酷。這種“下馬看花”的調查方式,為我們提供了實事求是的工作方法。
最后,楊帥總結了尋烏調查的意義和影響。他指出,這次調查不僅為我們提供了實事求是的工作方法,還幫助我們樹立了群眾意識、獨立思考、保持敏銳和永不放棄的精神。他鼓勵學員們以《尋烏調查》調查方法為指引,不斷深化對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的理解,提高政治站位,堅定理想信念,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
此次黨課的圓滿舉辦,不僅在思想深處加深了學員們對黨史的豐富認識和理解,而且在靈魂深處點燃了他們對學習黨史、繼承和發揚紅色基因的無限熱忱與崇敬。學員們紛紛表示,將以滿腔的政治熱情和堅如磐石的信仰信念,勇敢地投身于新時代的偉大征程之中,為推動學院、學校和國家的繁榮發展貢獻自己的智慧與力量,共同書寫屬于新時代的青春華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