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5點36分,距離張龍老師的法邏輯學選修課上課還有24分鐘,將近一半的學生已經來到了教室,并且前四排的座位幾乎全被占滿。距離上課10分鐘的時候,一位玉樹臨風、笑容滿面、朝氣蓬勃的老師走進教室,他就是張龍老師。
張龍老師畢業于吉林大學,現任法學院理論法學教研室主任,兼任校工會副主席、青年聯合會會長,并且擔任北京市法理學會理事、北京市法學會企業法治與發展研究會理事等。2014年6月獲得學校學術講演比賽一等獎,2015榮獲學校本科教學優秀獎一等獎。他是盡心盡責的教學者、一絲不茍的育人者、學生心靈的傾聽者,他的幽默風趣、善解人意贏得了學生們的喜愛。
結合理論、聯系實際編故事,把晦澀法學知識講“活”
才放下背包的張老師,立即就被兩名學生“包圍”討論問題。法學151班的海洋同學告訴記者,老師的課余時間幾乎都是被“包圍”著的。他還告訴記者在上課最開始的提問環節,張老師不僅提問上節課他講過的知識點,而且還對這節課即將要講的內容提問,允許學生任意發表自己的看法。
正是因為允許同學們發表自己的看法,張龍老師才能更好地堅持他的教學原則,即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在他看來“沒有差學生,只有不負責任的老師”。
這學期,張老師在良鄉校區開設了公共選修課《法律邏輯學》,對于非法學專業的同學們而言,法學理論就很晦澀難懂,法律邏輯學學起來更是有點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但是,張龍老師憑借扎實的理論功底和獨有的教學方法,把原本枯燥、難懂的課程講得繪聲繪色、通俗易懂。
為了能夠把晦澀難懂的知識講明白,張老師在課堂上像說單口相聲一樣,講述自編自導的法律故事;為了學生課堂學習印象更加深刻,他故意說著一口流利幽默的東北話,用古今中外的事例來闡述理論知識;為了更接近學生,老師告訴記者自己每天都上網刷微博,了解他們最近都在關注什么,像是最近流行的仲基歐巴,老師也會用在課堂上。
有一次法律邏輯學課上,本來例子說的是甲方、乙方之間發生的事情,考慮到學生的興趣性,張老師把名字改成了二娃和翠花。張老師惟妙惟肖地用東北腔給同學們講著:“某天晚上,二娃和翠花相約一起去自殺,但是在翠花跳崖之后,二娃突然害怕,沒有跳,那他該不該負責任?該負什么責任?那翠花需要負責任嗎……”這樣一來,同學們聽得津津有味,而且不知不覺中就理解了故事中的法理。張老師告訴記者,這樣效果非常好,課堂上討論十分激烈,甚至下課之后,還有學生來問自己關于這些小故事的后續發展,他都會一一耐心解答。“老師上課經常給我們講這些法律小故事,這樣我們記憶也比較深刻,上課也不會枯燥”法學151的陳銘欣同學說道。
對于課堂上提問講過的問題仍然不會的學生,老師的解決方法是下節課接著提問,還不會就下下節課接著來,直到學生會為止。“我的課堂不允許學生糊弄,我也不會糊弄學生,”張龍老師說,“我希望你來這里是可以學到東西的,不是在浪費時間。”對于教學,張老師有著自己的思考,首先要站在學生的立場考慮他們想聽什么,其次要站在老師的立場上思考什么對他們來說是有用的,兩個方面要兼顧。
風趣幽默,認真負責,博古通今,連接現實......這些都是張龍老師的教學風格,也是老師個人魅力的體現。
個別談、集體講,做好學生引路人
張老師不僅是一名出色的教師,還是一位教導有方的班主任。“老師雖然挺忙的,但每個同學一學期至少單獨談話一次,班干部經常被喊到辦公室和他聊我們班最近的情況,”法學141的王子旸同學提到,“他還要求我們多出去看看,不要老是束縛在校園里,要多接觸外面的世界,多向更優秀的人學習。”張老師曾經帶出過優秀班級和優秀團支部,現在擔任法學141班的班主任。
在接受記者采訪之前,老師剛給班級開完班會。法學141的班長周博說道:“張龍老師作為班主任,在每個學期的開始和中期一般都會召開兩次班會,及時關心、了解大家的生活動態與學習狀況。對于同學們遇到的問題,都會提供出一套系統的解決方案,并且會對你的實施情況加以詢問,確保規劃不會‘流產’。”
作為班主任,他要求自己班級的學生必須要有一個遠大的目標,這是支撐人一直向前走的動力。其次是理論實踐相結合,他要求自己的學生一定要實習,平時一定要看案例。張老師略微嚴肅地說,“空學理論知識,就像是對著模型做手術,沒有絲毫價值。”
愛職業、愛學生、兼顧公平,努力成為心中的優秀教師
法學老師、班主任,這都是他的工作,而私底下他更像學生的傾聽者。很多同學遇到了學習上的困惑、生活中的困難都愿意找張龍老師聊一聊,聽聽他的建議。法學151的彭鑫程告訴記者:“在選課的時候自己很困惑應不應該選這門課,因為這門課難度有點大。我給老師打電話想咨詢一下他的意見,結果老師很詳細地給我介紹了這門課,聊了將近半個小時,老師沒有一點不耐煩。”
除此之外,某天選修課后,一名學生因為自己在生活上遇到的困難感到十分不理解,老師與他聊到了差不多兩小時。張老師說道,自己雖然平時比較忙,但一旦有時間,就一定會認真為學生解決學習或生活上的問題。
提起這次參加優秀教師評選的感受,張老師深思熟慮地說道:“在我看來,老師應該站在學生的角度看問題,而不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一個優秀教師應該愛他的職業、愛他的學生、對學生公平。愛職業,愛學生,這在你決定進入教師這一行業就應做好準備。對學生公平,我會把每學期末每個學生的得分透明化,讓每個學生知道他為什么得這個分。”張龍老師在日常教學中也是這樣做的。
老師、班主任、知心益友,具有多重身份的張龍老師,以他幽默風趣、注重實踐的教學風格,循循善誘、兢兢業業的教導方式,活靈活現、生動活潑的課堂講授,還有作為益友的那份善解人意,贏得了前輩的肯定、同輩的稱許和后輩的愛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