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晚,中國科技大學近代力學系第一屆畢業生、中科院研究生院教授張瑜走進致知學堂,為同學們作了題為《錢學森先生引領的成才之路》的報告,傾情講述了錢學森先生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實踐。近900名大一新生聆聽了錢學森先生潛心育人的感人事跡。
張瑜以自身經歷和感受為主線,圍繞“錢學森先生親自為我們制定教學計劃、聘‘科學院的大炮’(頂級科學家)為學生授課”,“聆聽錢學森先生講授‘星際航行概論’課”,“錢學森先生親自指導我們的科研活動,研制小火箭”,“錢學森先生重視管理科學”以及“愛國知識分子的杰出代表和光輝典范”等五個方面,分享自己跟隨錢老的求學故事,展現錢學森先生對祖國的赤誠,對青年學生的無私與厚愛。
講述過程中,張瑜作為中國科大近代力學系第一屆畢業生,對錢先生卓有成效的教育思想和育人實踐有獨特的體驗與思考。他認為,當時的中科大之所以能夠創造出“百人一院士,千人九將軍”的繁盛局面,主要得益于錢先生對創新型大學的正確認識和親自指導中科大建設工作的開展。錢先生始終堅持“理與工的結合”、“科學與技術的結合”的教學指導思想,將一流大學的科學發展定位在多學科相互交叉、滲透,跨越學科界線上。張瑜教授深情追憶了五十年前錢先生親身授課的歷程及對學生無微不至的關懷與指導,話語間充盈著對恩師的感激之情。此外,他通過對錢先生曲折回國歷程的描述,生動形象地展現出先生高尚的世界觀與人生觀。
最后,張瑜寄語同學們“志存高遠,腳踏實地”,要繼承和發揚錢學森先生高貴的思想品格和偉大的愛國主義情懷;要學習錢學森先生高瞻遠矚,運籌帷幄,而又求真務實,充滿創新精神與活力的非凡的政治本領;學習、研究、弘揚錢學森先生的教育思想與教育實踐,不斷以科學發展觀創新教育理念,為我國現代化發展創造更加光明、美好的明天。
會后,記者隨機采訪了幾位同學,了解他們聽完講座后的感受。“對于我們大一新生來說,錢學森的事例對我們大學的學習有指導性的意義。”環境161的陸聰說:“雖然和錢老學的不是一個專業,但就環境來說,還是要努力學習,首先把北京的污染給治理好,為國家和社會服務。”
張瑜教授的精彩演講展現了擁有眾多光輝頭銜的錢學森教授背后的一面,給同學們帶來了很大的啟示。希望同學們走進致知學堂,獲取更多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