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學院“妝點青春·環保中國”實踐團
食品學院“推進生態文明·喚醒綠色動能”實踐團
計信學院“推動科技創新·暢享互聯生活”實踐團
經濟學院“品徽商文化·弘儒商精神”實踐團
經濟學院“京津冀協同發展青年觀察行動”實踐團
商學院“重走茶鹽古道·堅定文化自信”實踐團
法學院中國精神學習宣講實踐團
經過緊密的籌備,堅持“受教育、長才干、做貢獻”的目標,我校“青年服務國家”暑期社會實踐已經全面展開,在全國各地接連飄揚起“北京工商大學暑期社會實踐團”的旗幟,不斷留下北工商學子探求社會真知的足跡,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也展現了我校青年學子的熱情與風采。
理學院“妝點青春·環保中國”實踐團:走進企業調研,提升專業素養
理學院“妝點青春·環保中國”實踐團先后走訪調研了三家企業,深入了解專業知識在具體實踐中的應用,不斷提升學生的專業素養。
在北京味食源有限公司,實踐團成員在公司負責人帶領下,參觀了生產車間和研發中心,對食品香精香料的生產工藝流程進行了初步了解。在參觀過程中,同學們深刻感受到了自動化生產帶來的高效率,同時,結合本次實踐環保主題,對生產過程中的廢水、廢氣、廢料處理和回收等問題展開了積極討論學習。
走進北京榮濤食品有限公司,實踐團成員深入生產車間與實驗室實踐調研。該公司是一家以豌豆為主要原料的集研發、加工、銷售于一體的食品專業企業。在公司負責人的細致講解下,同學們知道了生產中豌豆除塵預清、分選分倉、種子色選、豌豆去皮、蛋白質與淀粉的粉碎離心、風選分離的基本過程。在參觀過程中,大家還了解到該公司的豌豆種植采用桃樹下套種與平原造林套種兩種方式,達到科學管理與生態友好的結合發展。
在北京東方淼森公司,企業相關負責人分別從生產中心整體介紹、植物提取基本方法和生產工藝流程、植物提取液工業化轉化及生產方式、植物提取液生產質量管理及控制過程、生產設備結構原理及實踐方式幾個方面向同學們做了詳細講解。通過負責人的講解,同學們從工業生產方面重新認識了植物原料提取的基本原理,并且從該公司“做有思想的植物原料”這一核心理念受到啟發,立志靈活學習,展現學科特色。隨后,實踐團分成三組分別參觀了原料庫房、生產車間和質檢中心。在參觀過程中,每一位負責人都嚴謹負責,耐心講解,讓同學們近距離接觸了植物原料的提取、脫色、過濾、濃縮、保存、質量檢驗等流程,對課本知識在實踐中的應用有了深刻的理解。同時,負責人細致講解了生產過程中的三廢處理問題,同學們都結合專業知識和環保主題進行了積極提問交流。
經過對三家企業的調研學習,實踐團成員互相分享了自己的體會與收獲,紛紛表示今后將更加細致學習專業知識,提升專業整體素養,為國家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
食品學院“推進生態文明·喚醒綠色動能”實踐團:深入淀區測數據,走進農村做調研
食品學院實踐團16名團員在環境科學與工程系實驗室主任董黎明老師和食品學院團總支書記劉晶老師的帶領下,懷著飽滿的熱情,先到白洋淀北淀地區的12個國控和省控監測點對生態、水質、大氣、噪聲進行數據測量和采樣。在強烈的陽光下,小船停停走走,實踐團員們每到一處便認真的測量數據、采取樣本,這讓大家對白洋淀有了更為深入的認識,逐漸將課堂所學知識應用到實踐中。
在河北省安新縣端村鎮邊村,實踐團進行家庭生態審核問卷調查及村莊內部大氣、噪音情況監測。調研期間,各小組成員頂著烈日奔波于家家戶戶,用親切近人的言語針對不同部分進行詳細詢問。通過調研了解到,邊村家庭廢物的不恰當處理為該村環境問題主要影響因素,家庭用水情況及能源應用情況良好,大部分村民環境保護意識不強。在了解環境的同時,各小組成員同時也關注調查家庭生活條件情況、人口情況等,從而全方面考慮影響該村可持續發展的相關因素。為監測邊村各地區的PM2.5和環境噪聲,實踐團架設好實驗儀器,在村委會、田邊和馬路旁等地方,進行多次取樣測量,讓實驗數據更能反映問題。通過實驗數據的分析比對,實踐團成員發現邊村地區的空氣污染存在超標問題。
每天的任務完成后,大家都會對數據進行總結整理,聽取指導老師的意見建議。通過總結,大家積極發表自己的看法,有的團員表示游客游船眾多,影響了白洋淀的生態環境;有的團員表示自己充分地將所學知識應用到實踐中來,并學到大量新知識,受益頗豐;也有的團員表示村莊污染嚴重,十分希望能通過努力,幫助村民們改善現狀。
計信學院“推動科技創新·暢享互聯生活”實踐團:重溫黨的歷史,感悟新的發展
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6周年之際,在計算機與信息工程學院實踐團前往嘉興南湖,重溫黨的歷史。大家看到位于湖心區域的南湖紅船格外顯眼,它的存在意義非凡,中國共產黨由此誕生。在南湖革命紀念館,大家在講解員的介紹下,看著墻上的浮雕,隨著歷史的線路,感受時代的變革,中國共產黨一路走來,披荊斬棘,時時為人民服務,事事以人民優先,在最短的時間實現了中國的崛起,民族的昌盛,這些都需要感謝黨的領導,感謝革命先烈的浴血奮斗,感謝那些永存歷史的崢嶸歲月。
在湖州市都市家園社區、白魚潭社區以及碧浪湖社區,實踐團的每位成員親身感受豐富多彩的社區文化,學有所思,學有所感。當地的黨組織建設全面周到,社區黨總支凝聚黨員、群眾及社會的力量,聯合轄區企業,積極開展各項活動,為居民服務,為社區做貢獻。黨總支還不斷做優化基層服務性黨組織建設,以實際行動踐行黨的宗旨。大家在每個社區還進行了問卷調查,了解各個年齡段對網絡使用情況,由于居民們的積極配合,調研開展的十分順利。
實踐團還到自動化專業94級優秀校友企業——湖州科峰磁業有限公司和菜鳥網絡參觀學習,感悟新的發展。校友將其創業的經歷及公司的運營發展向大家詳細地介紹,讓同學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自己所學專業的博大精深,也激勵了大家學好專業知識,開創新的事業。實踐團參觀了公司的倉庫,表面錯綜復雜的流水線,實則暗藏玄機,充分地利用了自動化管理,將貨物從收揀、到包裝、再到分配等多個流程安排的井井有條。同學們感嘆知識原理以這樣一種實際應用的方式出現在大家面前,不禁對自己的專業提升了更多的興趣。
參觀調研后,實踐團同學們紛紛表示這是科技發展的時代,也是需要回首過去的時代,今后既要緬懷先烈感恩歷史,又要學好專業知識,積極投身于祖國的建設,這樣才能為了國家的未來貢獻更強大的力量。
經濟學院“品徽商文化·弘儒商精神”實踐團:徽商精神今猶在,企業發展見其蹤
作為社會主義繁榮文化行動的一部分,“品徽商文化·弘儒商精神”實踐團參觀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園,并與安徽財經大學經濟學院學生展開實地交流,加深徽商文化對商科學生的啟發。
在非物質文化遺產園,實踐團參觀了明清古建筑群、中國木雕館、磚雕長廊等非遺展品。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西游記》系列磚雕長廊,讓同學們直觀的感受到徽商匠人的精益求精、嚴謹細致的工作態度。同學們細細體味著徽派雕鏤精湛的建筑風格,感受著別具韻味的徽派文化。園方負責人與實踐團師生座談時談到,“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承載著中華民族精神與情感的重要載體,但在經濟全球化和現代化快速發展的現代,我國的非物質文化也在遭遇破壞和歧視,所以拯救和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已是迫在眉睫。
實踐團與安徽財經大學經濟學院的同學們就徽商文化展開了熱烈的探討。安徽財經大學的同學從自己的日常生活出發,將徽商文化概括為誠信、吃苦耐勞、有干勁,這與實踐團幾日的調研結果不謀而合。兩校學生就課程專業、傳統文化理解、徽商精神解讀、儒學思想辯論、企業文化發展以及安徽特色等方面展開充分交流,大家更加明晰了徽商文化的起源、理清了徽商文化要素的內核與傳承途徑,加強了徽商文化對商科學生啟示的現實意義。
實踐團還分別走訪了中國人壽兩家公司與安徽建工集團。此次走訪的中國人壽的企業文化——“成己為人,成人達己”,充分體現了積極弘揚與傳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公司理念,并將它們融入到企業的經營管理之中。公司負責人表示,徽商能夠立足至今,離不開其核心文化價值中的兢兢業業,勤勤懇懇。在安徽建工集團調研的過程中,實踐團成員深刻的體會到傳承徽商文化是集團員工的自發自覺,已經融入于他們工作處世的點點滴滴。集團領導向實踐團介紹了安徽建工的基本情況與企業文化內容,參會的部門負責人通過小故事、小案例給同學們上了一堂生動的企業文化課,并結合個人體會與集團工作內容深入淺出的講述了徽商文化與企業文化的融通,同學們通過交流深刻感受到了集團企業文化——“誠信為本敬業至上”的價值觀,認識到了企業文化對傳統文化的創新與繼承。
短短的三天調研讓實踐團對徽商文化和企業可持續發展有了更透徹的理解。徽商精神已經深深的融入在這片土地人民的心中,骨子里都流著徽商文化的內核,不需要刻意地去融入徽商精神,因為這是他們的對于企業而言,他們誠信經營,反哺社會,在傳承中還發展著徽商精神,與時俱進不斷創新。
經濟學院“京津冀協同發展青年觀察行動”實踐團:對話城市發展,感受津城魅力
經濟學院“京津冀協同發展青年觀察行動”實踐團與天津商業大學經濟學院的學生代表們以“探討新形勢下京津冀協同發展新進程”為題就京津冀三地經濟發展、政策形勢、交通狀況、生態環境、民生就業等熱點問題展開熱烈討論。此次青年對話,不僅令實踐團的同學們對京津兩地發展情況有了實際的深入的了解,更為我校與天津商業大學的同學們搭建起了友誼的橋梁,促進了京津大學生交流,對京津冀一體化有了更為全面具體的認識,有了更深一層次的思考。
為進一步探求天津城市演變與歷史發展軌跡,深入研究天津城市總體規劃、發展架構與產業結構,實踐團前往天津規劃展覽館、空客公司與歐洲貿易中心進行參觀和調研。通過參觀調研,探尋天津成長與發展的關鍵性轉折點,近距離體驗天津先進制造業——空客公司的“高、精、尖”,實地調研歐洲貿易中心,了解到歐貿中心為中歐貿易搭建了一個廣闊的平臺,并與京東國際、順豐、洋碼頭等國內知名電商合作,摸索出一套成熟的進口商品展示交易模式。
縱覽天津,對話城市發展,感受津城魅力;探秘空客,走入歐貿中心,了解天津的比較優勢、城市功能與發展方向。實踐團同學們深刻感受到天津在京津冀協同發展和我國經濟轉型發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未來天津將加快擴大投資領域開放,推動貿易轉型升級,增強天津港服務輻射功能,發揮好天津的各項區位優勢條件。
商學院“重走茶鹽古道·堅定文化自信”實踐團:領悟晉商百年文化,體味重工成功歷程
商學院“重走茶鹽古道·堅定文化自信”實踐團在學院黨委副書記樊江濤、團總支書記李艷春的帶領下到位于太原市的晉商博物館進行參觀。講解員向同學們介紹了晉商出現的背景以及他們所在時期的歷史文化特征,大家在解說過程中不僅了解到晉商“誠信為本,利以義先”的經商理念,還感受到晉商所具備的勤儉節約的優良品質。純樸敦厚的晉商在追求財富的同時,還注重信義、以忠誠為貴;富以儉為,利以義制。晉商在創造利益的同時,也凝聚升華出一種獨特的晉商精神文明。
實踐團還與山西大學晉商學研究所進行座談。在座談過程中,副所長劉成虎圍繞晉商歷史現象,深入挖掘商貿、文化等歷史和現實資源,為同學們深入講解晉商文化的精神和內涵,并為區域的經濟發展提出可行性建議。在中國近代經濟發展史上,馳騁華夏的晉商令人矚目,舉商貿大業,奪金融之聲,票號匯天下,稱雄數百年,創造了亙古未有的世紀性繁榮。明清山西商人的成功,關鍵在于他們發揚了一種特殊精神,它包括進取精神、敬業精神和群體精神。這種精神也貫穿到現代企業的經營意識、組織管理和心智素養之中,只有將晉商精神真正根植于心,才能在未來的創造和發展中摸索出一條嶄新之路。
在太原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實踐團同學們在太重展覽館中了解到太原重工的國際發展歷程、主導產品以及主要技術創新成果。太重經歷六十年改革創新,濃縮幾代人的不懈追求,至今成就了令人驕傲的輝煌成績。隨后,同學們參觀了太重的生產車間。高效的現代化機械生產設備,大型挖掘設備、鍛壓設備等令大家體味到“集中力量,追求卓越,創建世界太重”戰略目標的強大后盾。
經過實踐學習,大家表示希望在領悟了晉商百年文化,體味了重工成功歷程后,我們應傳承優秀晉商文化,弘揚工匠精神,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不斷開拓與創新,擼起袖子加油干,為國家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法學院中國精神學習宣講實踐團:追尋紅色足跡,弘揚中國精神
7月8日上午,法學院中國精神學習宣講實踐團在廣西桂林全州縣枧塘中學舉行了暑假社會實踐活動啟動儀式。法學院黨委書記文四英、共青團桂林市委副書記張圓、全州縣副縣長蔣雪嬌、全州縣枧塘鎮黨委書記王崢出席活動,實踐團的成員及枧塘中學的師生參加儀式,活動由共青團全州縣委書記鄧麗君主持。
儀式上枧塘鎮黨委書記王崢和全州縣副縣長蔣雪嬌分別致歡迎詞,他們對于本次活動表達了高度贊揚與衷心感謝,并表示在這個洪水災后重建的關鍵時刻,實踐團的到來意義非凡,此次活動對于法律普及與文化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時希望實踐團的同學能有更多的收獲。法學院黨委書記文四英感謝桂林團市委、全州縣政府等多方對于此次活動的大力支持,希望實踐團同學們能盡自己的所學所能,在社會實踐活動中收獲和成長。實踐團的成員立足廣西實際,結合具體實情,從“愛國主義”“傳統文化”“法治中國”“一帶一路”四個方面,用風趣幽默的語言向枧塘中學的孩子們更好的傳遞了中國精神,并結合當地特點,進行了普法宣講,活動受到了與會師生的積極響應和認可。
7月9日,實踐團成員前往位于灌陽縣的新圩阻擊戰陳列館,重溫長征歷史,瞻仰革命先烈。講解員細致地為實踐團成員講解了新圩阻擊戰的歷史背景和慘烈戰況。陳樹湘師長被俘后,寧死不屈,斷腸取義,以及祖孫三代保紅旗的感人故事讓人印象深刻。實踐團學生楊文激動地說:“從北京到灌陽,從現在到過去,改變的是沿途的風景,而不變的是歷史的饋贈。重溫這段歷史特別是陳樹湘師長斷腸取義的故事,不僅體會到革命烈士對革命事業無比的忠誠,和對人民至上、信仰天高的長征精神的切身實踐,還讓那顆拳拳的報國之心跳動的更加劇烈。”其他團員們也紛紛表示,要把紅軍精神貫穿到日常學習生活中,讓紅軍精神代代相傳,發揚艱苦奮斗精神,勇于創新,樂于奉獻,發揮共產黨員先鋒模范作用,不忘初心,在新長征路上建功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