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提升京津冀教育協同發展水平,2月21日,“京津冀協同發展人工智能助力產教融合、科教融匯、人才培養的先行先試改革示范園區”成立大會在北京經濟管理職業學院固安校區召開。教育部黨組成員、副部長孫堯,北京市委常委、教育工委書記、市政府黨組成員于英杰,天津市委常委、教育工委書記王旭,河北省副省長、省委教育工委書記、省教育廳廳長董兆偉出席會議。我校黨委副書記、校長郭建華,黨委常委、副校長徐丹丹參加會議。
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書記、市教委主任李奕宣讀了關于成立京津冀職業教育改革示范園區的通知,京津冀三地教育行政部門簽署示范園區共建協議,教育部及三省市領導共同為示范園區揭牌。
園區以“產業、行業、企業、職業、專業”的“五業對接”為建設特色,深入推進職普融通、產教融合、科教融匯,打造首善標準、國內領先、世界一流的職業教育改革先行區、示范區,為京津冀協同發展提供教育、科技、人才支撐。首批由我校和北京理工大學、中央財經大學、北京聯合大學、北京信息科技大學、北京服裝學院、北京經濟管理職業學院等7所高校合作,優先開設13個本科專業。聯合華為、京東等多家龍頭企業共同培養區域亟需緊缺高層次技術技能人才,構建全鏈條、產業化、訂單式人才培養新格局。
郭建華與北京理工大學、中央財經大學、北京聯合大學、北京信息科技大學、北京服裝學院、北京經濟管理職業學院領導共同簽署校際合作培養協議。根據校際合作培養協議,我校經濟學院的國際經濟與貿易(數字貿易)、金融科技兩個專業作為主辦專業列入校際合作聯合培養方案。
會前,郭建華向與會領導介紹了北京工商大學的發展定位、積極服務京津冀經濟社會發展情況、以及兩個參加聯合培養專業的特色優勢。郭建華表示,示范園區拓展職普融通新賽道、探尋科教融匯新路徑、創新產教融合新機制,打造了跨省域、寬輻射、實體化的校地、校際、校企合作辦學新模式,將帶動京津冀教育協同邁向更高水平。在北京市教育兩委的指導、支持下,北京工商大學作為首批高校參與共建示范園區,有責任、有義務、有使命積極參與園區建設發展,充分發揮學校辦學基礎、優勢,推動合作出特色、創水平,為推動京津冀教育協同、產業轉型升級和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徐丹丹在接受北京衛視專訪時表示,不同于以往基礎教育領域、職業院校之間的合作模式,示范園區通過與部屬院校、三地高校、職業院校和龍頭企業多方合作,聯手共建共育京津冀亟需緊缺高層次創新拔尖技術人才,是在更大范圍、更大領域加強京津冀教育協同的典范,對推動京津冀形成更加緊密的新發展格局具有重要作用。北京工商大學通過精準對接專業、全程參與培養、目標導向建設思路,遴選了國際經濟與貿易、金融科技2個具備完整本碩博培養體系的專業,重點開展數字經貿領域“交叉學科”復合創新型技能人才培養。
會議由北京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王穎捷主持。參加會議的還有教育部相關負責人,河北雄安新區管理委員會,京津冀三地教育部門、教育科研機構、高校、職業院校、企業有關負責人等共計200余人。我校黨政辦公室、教務處、招就處、經濟學院等單位相關負責人參加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