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17至21日,我校將接受本科教學工作審核評估,評估由教育部統籌協調,北京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導室組織實施。審核評估對學校辦學聲譽具有重大影響,是對學校人才培養質量的綜合檢驗,也是學校推進研究型大學建設的寶貴機遇。
2017年1月,學校下發了《北京工商大學本科教學審核評估評建工作方案》(北工商校發【2017】3號),當年11月,學校召開本科教學審核評估工作部署會。今年3月至5月完成了本科教學工作審核評估校內檢查和整改工作,目前2018年度教學基本狀態數據采集工作正在進行,審核評估評建工作有序推進。為幫助廣大師生了解本科教學審核評估,現以知識問答形式對相關知識進行解讀,希望廣大師生認真學習、積極參與,為學校本科教育教學工作做貢獻。
1.什么是審核評估?
答:《教育部關于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評估工作的意見》(教高〔2011〕9號)規定了“五位一體”的評估制度,其中審核評估是院校評估的一種模式。審核評估是由政府主導,針對2000年以來參加過院校評估并獲得“通過”的普通本科高校開展的制度性評估。
審核評估不同于合格評估和水平評估。合格評估屬于認證模式評估,達到標準就通過。水平評估屬于選優模式評估,主要是看被評估對象處于什么水平,重點是選“優”。審核評估主要看被評估對象是否達到了自身設定的目標,國家不設統一評估標準,結論不分等級,形成寫實性審核報告。審核評估的重點是引導學校建立自律機制,強化自我改進,提升辦學水平和教育質量。
2.審核評估的指導思想與原則是什么?
答:審核評估的指導思想可以概括為“一個堅持、兩個突出、三個強化”。就是要在堅持“以評促建、以評促改、以評促管、評建結合、重在建設”這二十字方針基礎上,突出內涵建設,突出特色發展;強化辦學合理定位,強化人才培養中心地位,強化質量保障體系建設,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審核評估堅持以下五項原則:一是主體性原則,強調以學校自我評估、自我檢驗、自我改進為主,體現學校在人才培養質量中的主體地位。二是目標性原則,強調以學校辦學定位和人才培養目標為導向,關注學校目標的確定與實現。三是多樣性原則,注重學校辦學和人才培養的多樣化,尊重學校辦學自主權和自身特色。這一原則體現了國家對高等教育分類指導、分類評價的思想。四是發展性原則,強調注重學校內部質量標準和質量保障體系及其長效機制的建立,關注內涵的提升和質量的持續提高。五是實證性原則,強調依據事實作出審核判斷,以數據為依據、以事實來證明。以上原則貫穿于審核評估方案的內容中,貫穿于專家組的評審過程中,也貫穿于學校的自評自建過程中。
3.審核評估的理念是什么?
答:審核評估強調“對國家負責,為學校服務”的理念。之所以強調“對國家負責”,是因為高等學校肩負著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任,教育質量直接關系到國家未來,因此通過審核評估,促進高等學校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是國家的需要。
國家開展教學評估是為了促進學校的內涵發展和質量提高。審核評估是否有利于學校發展和提高教學質量,是衡量評估工作實效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學校是辦學的主體,在長期的辦學實踐中對自己的優點和不足有較為全面的了解,因此,審核評估倡導評估專家與學校平等交流、相互合作,共同為學校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獻計獻策,體現“為學校服務”式的重要理念。
審核評估還強調,“以學校為主體,以學生發展為本位”的理念。高校是人才培養質量的責任主體,評估只是外在的數據因素,目的是促進高校增強質量保障的主體意識,健全內部質量保障體系才是落腳點。因此和評估應充分尊重高校辦學的多樣性與自主性,從實際出發進行評價。
在審核評估中強調“以學生發展為本”的理念,是因為一切教育教學活動都是為了學生的發展。因此,審核評估方案的內容充分關注了學生身心發展的需要,重視學生對教學工作的評價,讓學生成為評估的真正受益者。
4.審核評估的對象及條件是什么?
答:審核評估對象包括兩部分高校:一是凡參加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獲得“合格”及以上結論的高校均應參加審核評估;二是參加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估獲得“通過”結論的新建本科院校,5年后須參加審核評估。
參加審核評估的學校應達到兩個條件:一是學校辦學條件指標應達到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基本辦學條件指標(試行)》(教發〔2004〕2號)規定的合格標準。二是公辦普通本科高校生均撥款須達到《財政部關于進一步提高地方普通本科高校生均撥款水平的意見》(財教〔2010〕567號)規定的相應標準,即2012年原則上生均撥款水平不低于12000元。
設定這些門檻條件的目的一方面是促進高校為保障和提高質量積極改善辦學條件,另一方面也體現了教學評估不僅評學校,也評政府和學校舉辦方的職責是否落實。
5.審核評估范圍包括哪些內容?
答:“審核評估范圍”是圍繞高校本科教學工作所涉及的審核內容,有審核項目、審核要素、審核要點三部分組成,共有“6+1項內容,分別是定位與目標、師資隊伍、教學資源、培養過程、學生發展、質量保障。在這六項之外,還另加了一個自選特色項目。第二部分內容為審核要素,把六大審核項目劃分為25個要素。第三部分為審核要點,把審核要素的核心內容體現在79個審核要點上。
6.如何理解審核項目、審核要素、審核要點之間的關系?
答:首先,項目、要素、要點三者之間是一個整體,這些都是高校人才培養工作所應該涉及的核心內容,體現了人才培養工作的系統性和規律性。
其次,項目包括要素,要素包含要點,但是要素和要點不僅包含方案中涉及的這些內容,還可以增加,也即下一級(要素和要點)是上一級的必要內容,但不是充分內容。
第三,各個項目和要素之間是相互關聯的。例如,“人才培養中心地位”這一要素,一定會在后續的師資隊伍、教學資源、培養過程中具體體現。因此,在學校自評自檢和專家考察時,除了重點考慮本身項目、要素、要點外,還要考慮與其密切相關的其他方面。
審核項目、要素、要點這種關系,決定了對審核評估范圍進行考察應該從上而下進行,考察時可以結合每所學校具體情況,對要素或要點進行添加或調整。而水平和合格評估,則是自下而上進行考察,也就是下級各項指標達標了,上一級指標自然達標,逐級推演最終得出評估結論。這也是為什么叫審核評估范圍,而不叫審核評估指標體系的原因。
7.什么是審核評估的自選特色項目?
答:在審核范圍的六個項目之外,增加了一個自選特色項目,這一項目的設立體現了審核合評估的開放性,體現了審核評估充分尊重學校辦學自主權、鼓勵高校辦出特色的指導思想。學校可以在定位與目標、教師隊伍、教師資源、培養過程、學生發展、盡量保障這六個項目之外,圍繞人才培養工作自行選擇(也可以不選)特色鮮明的項目,作為補充審核的內容,自選特色項目應該詳細說明學校是怎么做的,這樣做的目的是什么,效果怎么樣,今后怎么進一步改進和提高的。
8.審核評估的重點是什么?
答:審核評估涵蓋了高等學校人才培養過程的各個環節,重點是對學校教學工作“五個度”審核,一是辦學定位和人才培養目標與國家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的適應度;二是專業定位、建設和人才培養目標的達成度;三是教師和教學資源條件的保障度;四是教學和質量保障體系運行的有效度;五是學生和社會用人單位的滿意度。
以上這幾個方面涵蓋了學生從入學到畢業的整個輸入輸出過程。專家通過對這幾個方面的審核,對學校人才培養工作和教育質量做出全面的判斷。
9.如何理解辦學定位和人才培養目標與國家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的適應度?
答:高等學校是為社會培養和輸送人才的重要基地。高等學校確定的人才培養目標必須體現為經濟建設服務,滿足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求。國家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求是多樣的,例如學術型人才、復合型人才、應用型人才、技能型人才等。高等學校必須從實際出發合理定位,制定相應的人才培養目標。根據培養目標制定培養方案,形成與之相適應的課程體系。
從培養目標出發,經過若干教育教學活動,達到預期的人才培養目標,完成了一個培養過程。適應度不僅體現在學生的畢業率、就業率等方面,更主要反映在人才培養過程中,主要包括課堂教學、課程考核、畢業論文(設計)、實驗實習、第二課堂、社會實踐等一系列活動。要高度重視這些教學環節,才能保證培養質量。
10. 如何理解專業定位、建設和人才培養目標的達成度?
答:人才培養是以專業為規格基礎和口徑的,專業是學校人才培養的基礎平臺和載體,專業建設水平直接關系人才培養質量和水平。學校應確立先進的人才培養理念,準確進行人才培養定位,科學、合理地確定每個專業的培養目標。根據學校定位合理規劃設置專業,適當調整調減專業;完善政策措施,加強專業內涵建設;優化專業定位和培養目標,落實相關培養措施,科學設計培養方案、課程體系、課堂教學、實踐學習、畢業論文與設計等,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11.如何理解教師和教學資源條件的保障度?
答:教學資源是指一切可以幫助學生達成學習目標的物化的、顯性或隱性的、為學生學習服務的教學組成要素。教師和教學資源通常包括:教師隊伍,教室、實驗室、體育場館等教學基礎設施,教學經費,教材,教學儀器設備等。
教師和教學資源是高校辦學的基本條件,國家有基本的要求,例如,生師比、生均教學科研儀器設備值、生均圖書、生均教學行政用房、研究生學歷占專任教師的比例等,這些指標是高效保障人才培養質量的基本條件。
師德、教學水平、科研能力等是教師質量的體現。高素質的師資隊伍和優質的教學資源是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保障。
擁有高質量的教師和教學資源的學校人才培養的保障度高,反之則低。
12.如何理解教學和質量保障體系運行的有效度?
答:教學質量保障體系是由質量標準、質量評價、質量監控、信息收集、反饋調節等若干部分組成。建立質量保障體系是保障和提高高校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
學校應依據國家高等教育相關質量標準和有關行業標準,建立學校自身的專業標準、課程標準和各主要教學環節的質量標準。學校應該依據這些質量標準,開展教學工作。學校應建立自我評估制度,根據人才培養目標,圍繞教學條件、教學過程、教學效果開展院系評估、學科專業評估、課程評估等。學校要建立教學基本狀態數據庫,發揮教學狀態數據對教學工作的常態監控作用,并結合自評工作,按年度形成并發布教學質量報告。學校應通過自我評估、督導檢查、教學狀態數據常態監控收集相關教學信息,及時反饋到教學工作的各個環節中,調節、改進工作,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13.如何理解學生和社會用人單位的滿意度?
答:學生和社會用人單位的滿意度是人才培養質量的根本尺度。學校應建立對社會用人單位和畢業生的跟蹤調查機制,定期了解社會用人部門的需求和畢業生的反映,并根據反饋信息對專業設置、培養目標、培養規格、培養方案、培養方法等進行調整及改進。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體現者和評價者。學校教育教學活動及其服務工作的質量,歸根到底表現為學生的素質是否得以提高,學習需要是否得以滿足。學生的評價、贊譽和滿意度,是學校工作質量的內在標準。學校要堅持以學生為本,加強對學生的指導和服務,并建立科學有效的評價制度,定期了解學生對教學、管理、服務的意見和建議,不斷改進教學工作,提高滿意度。
14.專家組是如何構成的?
答:為規范審核評估工作,提高審核評估質量,市教委、市政府教育督導室依托教育部評估中心的審核評估專家庫,建立北京市審核評估專家庫。
審核評估專家組由組長、成員和秘書組組成,專家組一般為9-13人,設組長1人。專家組包括熟悉教學、管理和評估工作的教育專家,同時還吸收行業、企業和社會用人部門有關專家參加。選聘評估專家時,將考慮參評學校的規模、類型、辦學定位和學科結構。專家選聘堅持回避制度,對利益相關者(校董、兼職教授、校友、利益沖突者等)實行回避。組織審核評估時,外省(區、市)專家一般不少于進校考察專家組人數的三分之一。
15.審核評估有哪些程序?
答:審核評估程序包括學校自評、專家進校考察、評估結論審議與發布等。
(1)學校自評。參評學校根據《北京市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審核評估實施方案》和審核評估內容及上一次本科教學工作評估存在問題的整改情況,結合自身實際,認真開展自我評估,按要求填報本科教學基本狀態數據,在此基礎上形成《自評報告》,同時提交近3年《本科教學質量報告》。
(2)專家進校考察。教育部評估中心對學校提供的本科教學基本狀態數據進行分析,形成分析報告。專家組在審核學校《自評報告》、《本科教學質量報告》及《教學狀態數據分析報告》基礎上,通過查閱材料、個別訪談、考察教學設施與公共服務設施、觀摩課堂教學與實踐教學等形式,對學校教學工作做出公正客觀評價,形成寫實性《審核評估報告》。
(3)評估結論審議與發布。審核評估專家委員會按年度統一對各參評學校的《專家組審核評估報告》進行審議,形成參評學校《審核評估報告》,經市教委、市政府教育督導室審定后,報教育部。教育部審核后,由市教委、市政府教育督導室公開發布參評高校的審核評估結論,同時向學校印發《審核評估報告》。市教委、市政府教育督導室按年度將所組織的審核評估情況形成總結報告報教育部。
(4)評估結果。審核評估結果是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反映,與學校辦學、發展直接相關,學校要根據審核評估中提出的問題及建議進行整改,市教委、市政府教育督導室對評估學校的整改情況進行指導和檢查,并在政策制定、資源配置、招生規模、學科專業建設等方面予以充分考慮,促進學校教學質量不斷提高。
16.學校應準備哪些評建工作材料?
答:學校評建工作材料主要包括三個方面:教學檔案、支撐材料和專家評估案頭材料。教學檔案是學校在日常教學活動中形成材料,是學校日常教學工作的“見證”。例如試卷及試卷分析、畢業論文及成績匯總、學校開展自我評估形成的材料等。評估時無需對教學檔案做特定的整理,應保持其原始性,并存放于制度規定的地方。
支撐材料是為自評報告提供支撐作用的材料,目的是為自身所說、所做的提供證明,帶有評估的“時效性”。支撐材料應客觀、真實,要少而精。
案頭材料是為方便專家進校考察工作而做的引導性材料。它主要分兩類,一類是學校各類職能部門、教學機構和實訓基地等的目錄及所在位置,如學校的職能部門、教學單位、實驗實習實訓基地、就業單位等。另一類是學校教學活動安排和人員目錄,如校歷,當周課程表、教師名單、學生名單、畢業論文和試卷清單目錄、人才培養方案等。案頭材料應該以準確、合理、方便為準則。
17.學校接待評估專家需注意哪些事項?
答:學校的接待工作應本著節儉、方便、求真務實的要求。
專家接送應事先與專家組秘書或項目管理員取得聯系,按照評估“十不準”的要求,不安排校領導到機場、車站迎送專家。在車輛安排時,應儉樸務實,以合乘車輛為主。不安排任何形式的歡迎儀式。
專家駐地是專家工作和休息的地方,應選擇便于專家考察活動,具備基本住宿條件的校內賓館或招待所作為專家駐地。不具備住宿條件的學校,可就近選擇四星級及以下的賓館為專家駐地。賓館內,需安排專家工作、查閱資料的會議室。專家住房內的物品,應在賓館原有生活用品的基礎上,配置計算機等工作和辦公用品,保證專家的工作需要。
專家用餐以自助餐、工作套餐為主,按評估“十不準”的要求,禁止任何形式的宴請。
18.參評學校應以怎樣的心態做好審核評估工作?
答:學校在評估過程中應把握好兩個心態,一是“平常心、正常態”;二是“學習心、開放態”。學校評估過程應樹立正確的評估價值取向。要以“平常心、正常態”對待自我評估的過程,處理好評估與學校可持續發展關系、硬件建設與軟件建設關系、評估工作與日常工作的關系、評估工作與建立長效機制關系,使學校的評建工作能融于日常的教學工作和質量保障體系建設之中,保持學校的正常教學秩序。
要以“學習心、開放態”對待專家評估考察,敞開胸懷,從促進學校自身發展的角度與評估專家平等交流,坦誠交換意見,共同探討現存問題,為專家提供各種所需信息。積極主動地做好組織、引導、服務工作,配合好專家的考察活動。認真貫徹評估紀律,努力營造評估工作的優良風尚。專家考察后,學校以積極務實的心態做好整改工作。
19.學校怎樣做好整改工作?
答:整改是審核評估工作不可缺少的環節。評估專家組在完成進校考察工作后,學校要對專家反饋會上的信息及時整理、分析,正確、客觀地理解大家的意見建議,為整改方案的制定和落實打好基礎。在接到評估專家組審核評估報告后,學校要認真研讀該報告,并以此作為整改提高的重要依據,結合本校實際情況制定整改方案,部署落實整改任務,做到認真研究、扎實改進、務求實效,不斷提高辦學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整改結束后,應對整改工作的情況、取得的成效等進行總結,形成整改工作報告,并報上級教育主管部門。同時,準備接受上級教育主管部門的整改工作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