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學院“傳承紅色精神·淬煉青年思想”實踐團
食品學院“建設生態濕地·喚醒綠色動能”實踐團
商學院“探尋轉型升級·立志創新創造”實踐團
外國語學院“探訪延安尋初心·雙語宣講十九大”實踐團
7月15日,“北京工商大學暑期社會實踐團”的旗幟在紅色基地、生態濕地、國際園區、革命圣地等地方飄揚,各學院暑期社會實踐團按照工作計劃,結合專業特點,逐步深入,內容豐富地開展社會實踐活動。
理學院“傳承紅色精神·淬煉青年思想”實踐團:紅色體驗堅定信念,實地走訪展望未來
理學院學生暑期社會實踐團繼續道德坑村紅色之行,感受紅色主題文化教育,以走訪的形式實地探索,體悟民情。
“十個一”回顧紅色歷史,舉右拳重溫入黨誓詞。實踐團集體前往了懷柔區寶山鎮道德坑村紅色體驗基地。此次紅色體驗活動由“十個一”組成:聽一次講解,在行軍體驗路上聽講解員講述道德坑村紅色歷史;學一次救護,跟隨講解員學習簡易的傷員救助包扎技術;抬一次擔架,大家相互配合,安全及時地將傷員運往醫治地點;體驗一次行軍,同學們相互幫助,在崎嶇不平的道路上共同前行;破譯一次暗號,實踐團成員齊心協力,發揮集體的智慧,找到前進的方向;模擬一次戰斗,讓同學們體會戰爭的殘酷和勝利的來之不易;唱一首紅歌,用歌聲顯示年輕人的熱情與擔當;吃一次八路軍餐,從山味野菜中體會戰爭年代的艱苦;祭奠一次革命烈士,在弘德烈士陵園長眠了六百多名革命烈士,莊嚴的烈士紀念碑上鐫刻著聶榮臻元帥的題詞:“光榮烈士永垂不朽”,昭示著當年那段波瀾壯闊的艱辛歷史,同學們認真地在烈士碑前重溫入黨誓詞,以敬獻花圈和默哀的形式緬懷革命先烈;活動形式豐富而生動,讓同學們切身實際地感受到了紅軍戰士們在解放戰爭年代艱難的處境,珍惜如今和平年代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實地走訪探尋新農村變化,聆聽感悟革命大無畏精神。實踐團分為三個小組對村民進行了走訪。在跟村民的交談過程中,同學們了解到,自從黨的扶貧政策的實施開始,村民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食宿和交通條件得到了極大的改善,用電供暖等設施齊全,紅色文化產業的建設使得低收入家庭逐漸減少,國家醫療保障體系讓村民們的健康有了保障。有幸采訪到了見證了道德坑村后方醫院歷史的李清元老人,以及參加過抗美援朝戰爭的老人刑文章,他們的講述讓理學院的黨員及入黨積極分子們了解到,戰士們為了信仰和國家榮譽而戰斗而不是為了個人利益的大無畏精神,以及村民們悉心關照紅軍傷員戰士們的無私奉獻精神,并表示今后將好好學習,艱苦奮斗,為共產主義奮斗終身。通過一個下午的走訪,同學們都對農村的建設有了新的認識,也懂得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的深刻道理。
食品學院“建設生態濕地·喚醒綠色動能”實踐團:服務美麗北京建設,助力濕地生態保護
身赴濕地考察忙,檢測采樣收獲豐。實踐團成員分成生態、噪聲、大氣、水質四個組進行濕地質量監測,分工明確,不畏艱辛。水質組負責檢測濕地湖區八個采樣點的ORP值、溶解氧等數據;生態組負責收集濕地中生長的物種的標本并取樣分析;噪聲組負責監測濕地內外環境聲音的分貝,大氣組負責監測濕地的PM2.5和PM10指數,并與規定指標進行對照,判斷環境污染程度。
實踐團成員一絲不茍,及時向指導教師請教,以飽滿的熱情、嚴謹的態度完成了測量任務。監測完成后,實踐團成員立即開始數據的匯總整理工作,在小組匯報時,各組成員就今天的工作進行了經驗交流,發表了自己的看法與收獲。
科普活動宣傳廣,志愿服務熱情高。為將文明生態理念深入人心,實踐團在濕地公園舉辦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濕地生態科普小站”環境保護科普宣傳活動。實踐團秉承著“保護環境,人人有責”的態度,大力宣傳濕地生態環境相關知識,以有獎問答的方式積極引導大家參與到保護濕地的行動中來,與游客進行互動,開展志愿服務活動,提醒游人注意愛護野生動植物,保護生態環境。
兩天的任務圓滿完成,實踐團成員們不畏艱辛,嚴格執行實踐方案,確保調研結果的準確性,為服務國家、建設生態文明的莊嚴承諾貢獻了自己的一份力量。明日實踐團將前往南海子濕地公園進行環境質量檢測,繼續為生態建設而努力,青年服務國家,我們一直在路上!
商學院“探尋轉型升級·立志創新創造”實踐團:學習萬昌創新精神,培養時代新型人才
晨光熹微,清風徐來。7月15日上午,商學院"探尋轉型升級·立志創新創造"暑期社會實踐團一同前往山西萬昌國際物流園區進行考察、調研企業轉型升級體驗行動。
萬昌國際物流園區作為山西省大同市的重點規劃項目,充分發揮區位、公鐵聯運等優勢,以創新驅動發展,致力于建設集新型信息交易平臺、倉配一體化、供應鏈金融、共同配運、電子商務為一體的現代化特色園區。
高科技助力物流發展,現代化企業創新升級。在萬昌國際物流園區董事長齊俊斌的帶領下,實踐團全體成員考察了物流園區的現狀。他親自為成員們揭秘現代物流行業是如何運用大數據處理實現手對手、門對門的物流傳輸方式以及近些年來物流行業日新月異的發展變化。萬昌國際物流園區現分為零擔倉儲派送區、家用電器及酒水飲料派送區、醫藥派送區及建材區。同學們親臨京東、國美、申通快遞等倉儲和物流作業區,考察了自動分揀機、夾抱機以及安檢機等現代化物流設備。
萬昌國際物流園區的半地下恒溫庫抓住了實踐團成員的眼球。該恒溫庫獲得了“國家專利”,是全國首例,也是全國“唯一”。建設的立體倉庫開放創新、節能、減排、生態環保,成為全國一流的“物流園區”。創新升級后的物流設備既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又保證了生產的安全可靠性。看到如此綜合性、現代化大型物流產業基地,同學們不禁為之感嘆!
校企合作共贏,實習基地掛牌。在全體實踐團團員的共同見證下, 商學院黨委副書記樊江濤與萬昌董事長齊俊斌進行了“校企合作實習基地”揭牌儀式并簽署了實踐基地合作協議,為校企雙方進一步開展多層次、多形式、多領域的合作,實現校企資源的有機結合和優化配置,共同培養社會發展需要的人才提供了契機。希望同學們能夠珍惜這寶貴的機會,在實踐中受教育、長才干,成為新時代所需的實用型人才。
隨后,實踐團成員與山西萬昌國際物流園負責人開展了座談會。同學們就園區的創新發展、人才培養與管理、企業改革升級、未來規劃等問題與齊俊斌董事長進行了深入的交流。齊董事長結合國家經濟轉型的大趨勢,將企業發展與城市規劃匹配內容為依據,鼓勵各位同學要用前瞻性眼光規劃未來,做新時代的創新人才。同時,他期望此次代表商學院前來實踐的成員能借此契機,多學習,多感悟,并將所獲所得與學院同學進行交流和分享,讓實踐的果實布滿校園。
外國語學院“探訪延安尋初心·雙語宣講十九大”實踐團:共建暢談青年聲 雙語傳承延安情
開班儀式 實踐啟航
7月15日下午,外國語學院實踐團于延安大學舉行“探訪延安尋初心·雙語宣講十九大”暑期實踐活動開班儀式,正式開啟實踐團的延安之行。以本次暑期實踐活動為契機,外國語學院實踐團與延安大學澤東干部學院、延安大學團委、外國語學院進行共建交流。外國語學院團委書記張悅、輔導員肖云逸與延安大學相關領導出席本次儀式,全體實踐成員參加。
延安大學外國語學院副院長高治東、澤東干部學院副院長高鳳林、延安大學團委副書記劉江對實踐團的到來表示歡迎,希望同學們通過研學實踐有所思、有所悟、有所得、有所行,助力紅色基因的傳承及老區經濟建設的發展,成長為國家棟梁。
實踐團學生代表許敏表示實踐團將會做好各方面的準備,牢固樹立安全意識和責任意識,嚴守團隊紀律;在實踐中,不忘初心,不怕困難,堅定信念,勇敢前行,確保本次實踐活動圓滿成功。
外語學院團委書記張悅作動員講話,希望實踐團成員們能夠依托專業優勢,學習延安精神,堅定四個信念,傳承紅色基因,向世界發出新時代大國的最強音,牢記習總書記的希望,在實踐中踐行“愛國、勵志、求真、力行”,在本次社會實踐中獲得收獲與成長!
共聚英才 Young出風采
延安大學與我校外國語學院團委開展“立足國際視野 傳承文化基因”紅色文化交流座談,外國語學院團委書記張悅、輔導員肖云逸、延安大學外國語學院師生代表及2018實踐團全體成員參與本次活動。
雙方結合品牌活動,就如何立足國際視野、傳承文化基因開展討論。實踐團成員表示,我院結合優勢學科挖掘深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資源,以英語品牌系列活動載體,著眼本國和世界,著眼全局和長遠,明確語言與翻譯在文化繼承和發揚過程中的重要性,牢固樹立四個正確認識,樹立四個自信,傳承紅色基因,發揚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延安大學外國語學院同學講述雙語講述紅色故事、挖掘紅色資源的成功經驗和典型做法。雙方通過構建交流平臺,強化思想引領,進一步明確文化基因的內容形式及意義。大家暢談心聲,在交流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拉近彼此間距離,共同助力今后共建交流活動的開展。
雙語宣講 追尋延大初心
在延安大學校史館中,通過研學延安大學校史館,同學們對中國共產黨教育事業的發展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學習延安大學用“延安精神”辦學育人的特色,為之后的紅色雙語宣講奠定基礎。同學們通過拍照定格、音頻記錄、視頻錄像收集延安大學的光輝校史,領會延安獨特的紅色文化精神,制成雙語宣傳文案,使每位實踐成員將延安精神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將其繼承發揚。
實踐團成員們前往路遙紀念館進行實踐研學。李碧萱同學進行了《追尋路遙足跡》的雙語宣講,結合紀念館展廳內路遙生前生活用品、手稿、信函、照片、音頻視頻等珍貴實物,帶領同學們走進路遙不平凡的一生,全面準確地概括了路遙苦難坎坷的人生經歷,路遙對知識的渴望,對夢想的追求以及一路走來的奮斗,將堅持、擔當、夢想、行動等路遙精神傳遞給同學們。實踐成員們通過研學實踐,深刻領會路遙精神,相信同學們定會將這種精神應用到學習生活中,勤思篤學,勇于奉獻,成就不平凡的自我。
實踐活動第一天,充實而豐富,通過開班儀式、交流共建、實踐研學及雙語宣講,實踐團成員受益匪淺,為之后的紅色延安行的開展堅定信心。追尋革命先輩足跡,傳承優秀紅色基因,傳播時代青年聲音,外國語學院,我們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