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學校召開2018年研究生國家獎學金候選人答辯會。學校副校長謝志華教授出席活動。研究生院院長兼黨委研工部部長楊德勇、圖書館館長馬春暉、研究生院副院長兼黨委研工部副部長熊慧參加了此次會議。今年我校研究生國家獎學金名額共47名,其中博士1名,碩士46名。參加答辯會的老師評委60人,學生評委包括研究生和本科生200人。
經過前期的個人申報和學院初審,共有54名國獎候選人入圍了此次答辯。參加答辯的每位候選人,按照抽簽順序,依次上臺進行3分鐘的PPT展示。展示分4組進行:博士組、工科組、文科組和新生組,博士組1名,工科組18名,文科組30名,新生組5名。評審答辯會采取投票積分制,老師為專家評委,每投1票,候選人計5分;學生為大眾評委,每投1票,候選人計1分。每組答辯結束之后,現場評委進行投票,候選人累計總得分按由高到低排序并即時公布,之后再進行下一組的候選人答辯。
在答辯會開始之前,謝志華副校長致辭,他表達了對各位國獎候選人的祝福和對到場評委們的感謝。在答辯會上,各位候選人自信大方、語言簡練,介紹了自己學習和科研生活中取得的累累碩果,分享自己的學習經驗。來自食品學院的博士研究生阿衣古麗·阿力木是一名維吾爾族女生,是首位參加研究生國獎評選的博士生,她把家鄉的特產開發融入學術研究,以第一作者發表論文2篇(A1和A3各1篇)。食品學院2016級應用化學專業王皓以第一作者發表論文4篇均被SCI收錄,累計影響因子12,其中有一篇發表于《Food Chemistry》(影響因子4.9);商學院2016級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曲沖沖以第一作者發表論文7篇,其中1篇為A3。除了撰寫學術論文,研究生國獎候選者們在參與國際交流、社會實踐、學科競賽、課題項目、志愿服務、學科宣傳等方面也有不同的閃光點:外國語學院2016級國際法商英語專業王海洋曾在蘇格蘭赫瑞-瓦特大學公派留學,也在中央電視臺擔任過實習記者和編輯,參與編譯7本英語專業書籍;經濟學院2016級數量經濟學專業王笛參加“華為杯”第十四屆中國研究生數學建模競賽,獲得全國一等獎;材料與機械工程學院2017級材料工程專業(專碩)姚嬡嬡獲得授權發明專利1項(排名第2),并作為骨干完成橫向課題1項,解決了北京城市排水集團的廢水處理問題,為首都的環保工作貢獻力量;經濟學院2017級國際商務專業(專碩)劉藝萌先后兩次作為志愿者參與中巴論壇,負責會議前期籌備與巴基斯坦大使接待等工作;理學院2016級化妝品科學與技術專業江彪獲得“數據挖掘與分析應用高級工程師證書”,并在知乎平臺建立“江小訾”ID號,宣傳推廣化妝品學科知識,訪問量過萬,點贊過千。候選人們在答辯中展露了對導師、學校、國家的殷殷感恩之心和拳拳報國之志,還分享了自己的成長心得,有的候選人認為“讀研覺得累是正常,因為在走上坡路”,有的表示“真正的樂不在外表,而在內心的充實”,有的堅信“幸福是奮斗出來的”,充分展現了研究生們刻苦專研和勇攀高峰的精神,以及關注世界和服務社會的家國情懷和責任擔當。
答辯結束后,來自食品學院的博士研究生阿衣古麗·阿力木,憑借最高得票率,獲得了最佳人氣獎。參加本次國獎答辯的候選人外國語學院王海洋表示短短的3分鐘讓他有機會展示了自己研究生學習的收獲和成長,也讓他親身見證了北工商學子的勤奮和優秀,激發了自己更加努力拼博的決心,堅定了自己發揮專業能力,服務社會和報效國家的信念。經濟學院的學生評委葉強說,答辯會加深了自己對國獎的認識,不僅看到了國獎評選的公平公開,也從學長學姐的精彩表現中體會到了他們背后的自律與拼搏,自己深受鼓舞。馬克思主義學院的評委老師姚洪越說,這次國獎評選,是實力的較量,不同學科的優秀學子同臺展示,靚出了自己的科研實力、學習能力、青春活力。研究生國獎是對過去成績的總結和認可,也是新起點,愿所有的國獎獲得者不忘初心,砥礪前行,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再造輝煌!
10月11日,學校組織召開研究生國家獎學金校評審會,會議由謝志華副校長主持,研究生院(黨委研工部)介紹了今年研究生國家獎學金評選的基本情況,評委投票確定最終學校推薦2018研究生國家獎學金獲得者名單并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