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精神,全面落實研究生導師立德樹人職責,努力造就一支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實學識、仁愛之心的研究生導師隊伍,提高新增碩士生導師的指導水平和培養能力,促進研究生培養質量的提升,11月7日,我校研究生院組織召開了2018年北京工商大學新增研究生導師培訓會,謝志華副校長出席會議并講話。研究生院院長楊德勇做了發言,本次會議邀請了我校心理素質教育中心陳紅敏副教授做了專題報告,經濟學院碩士生導師辛士波副教授、計信學院金學波教授做了經驗分享,研究生院副院長姚志良為導師培訓會作專題報告,部分學院的副院長、研教秘和2018年新增研究生導師參加了會議。
謝志華副校長在導師培訓會上就研究生導師所應具備的基本要求做了精辟的闡釋。一是導師要有心境感。導師養成的廣闊而崇高的心里境界,不僅能帶來學生的崇高感、激動感和使命感,而且能使學生以博大之心懷做出大學問。導師用個人心境之偉岸,學術之魅力吸引學生,引領學生;二是導師要有非常深刻的問題意識。現在教育的最大缺陷是結論性教學,這種結論性教學束縛了學生的思考力和創新力。問題導向性的研究生培養,基本前提是把學生帶到現實狀態中去,要能夠發現和提出問題,發現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要善于從現實中找到真問題,重要的問題,急迫的問題和可以解決的問題。問題意識是研究生培養的起點和歸屬點,導師要有問題意識,帶著問題進行研究思考,才能讓研究生進入問題狀態。三是導師要有場景意識。場景本身是世界事物的客觀存在,是立體的,活生生的,任何知識的背后都有景場景,學習的目的不是知識而是感受知識背后的場景或事物的存在性,也就是認知世界。無法感知場景,就難以找到和發現問題,研究生培養必要在研究生大腦中形成所研究領域的場景感;四是研究生培養由專業化培養向跨界培養轉化?,F代社會學生培養越專業化,越容易被淘汰。導師要培養研究生跨界思維能力,只有思維能力才可以實現跨界,這就是思維的遷徙能力。謝志華副校長最后要求年輕的導師們要讓自己進入超然的境界,把未競的事情做成,再教育學生,這就叫將心比心。
研究生院院長楊德勇就目前導師培訓的重要性做了說明,他指出近年來教育部和北京市教委要求對新導師進行專題培訓,新增導師培訓是其中一部分。我校今年招生1086人,預計十三五將達到3000人,隨著學生數量的增加,導師指導學生或多或少會出現各種問題,學校認真準備,精心設計了這場培訓。楊德勇院長對參加培訓的青年教師提出兩點要求,一是希望認真學習經驗,二是認真學習導師手冊的政策。
培訓會上,陳紅敏副教授做的專題報告《研究生心理問題識別與預防》引起年輕導師的極大興趣,她從保護學生的身心健康和保護好自己的聲譽兩方面用具體案例通過生動的語言給大家講述了導師如何指導不同性格的學生,大家認為非常受益。辛士波副教授和金學波教授別做了《心系學生 與時俱進》和《立德樹人 因材施教》的專題報告,兩位導師都將自己指導學生中的親身經驗用幽默詼諧的語言與大家做了分享,參會人員紛紛表示這次培訓會受益匪淺。姚志良副院長就我校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管理制度進行了深入的政策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