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的重要講話精神,進一步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學生頭腦,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6月23日,由學校馬克思主義學院與中國實學研究會、國際儒學聯合會教育傳播普及委員會聯合主辦,北京高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研究協同創新中心(中國政法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馬克思主義發展研究部協辦的“第三屆問道玉淵潭:思想政治理論課與中國故事”學術研討會在京召開。
來自國際儒學聯合會、中國實學研究會等學術團體,來自中國人民大學、國防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政法大學、北京交通大學、河北大學、重慶大學等高校和科研院所以及來自《思想教育研究》《思想理論教育導刊》《北京教育(德育)》等學術期刊的專家學者近百人齊聚一堂,為思想政治理論課講好中國故事建言獻策。
黨委副書記張德玉致開幕辭,代表學校對出席會議的專家學者表示熱烈歡迎和衷心感謝,對研討會的召開表示熱烈祝賀。他介紹了我校的歷史淵源和發展歷程,解釋了“問道玉淵潭”這一研討會名稱所代表的豐富內涵。他指出,黨中央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高度重視,出臺了一系列關于加強思政課建設的文件規章,對馬克思主義學院的科學發展、規范發展和創新性發展提出了更高要求。思政課要做到上出精彩,講出實效,必須要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闡釋好中國特色。一方面,從內容上講思政課肩負著講好中國故事的重任,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進程就是一篇氣勢恢宏的中國故事,中國故事就是一部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史、一部革命創造史和一部波瀾壯闊的改革史。另一方面,從方法上講,用中國故事才能講好思政課,才能讓高深的概念和理論轉化為學生認同的信念和價值。思政課講好中國故事的主要目的是動員大學生積極投入到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奮力搏擊的實踐中去,用實際行動續寫新時代更加精彩的中國故事。這次學術研討會就是要充分利用專家學者的智力資源和學術積淀,廣泛討論和深入思考在新形勢下思政課如何講好中國故事,期待專家學者們為我校馬克思主義學院的改革發展特別是申報博士點籌備工作貢獻智慧。
國際儒學聯合會教育傳播普及委員會主任、中國實學研究會名譽理事長張踐致辭,對我校長期以來的支持表示感謝。他指出,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故事是中國故事的根基和靈魂所在,國際儒聯將繼續充分發揮自身在講好古代中國故事的優勢基礎上,加強同學校的交流與合作。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馬克思主義發展研究部主任劉志明致辭時指出,思政課教師要講好中國故事,不僅要有使命感和決心,更需要能力和深厚素養。優秀的思政課離不開精妙的課程設計、富有感染力的課堂講授、教師的個人魅力,但究其根本,內容才是基石。
我校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王魯娜教授主持開幕式并致辭,熱烈歡迎與會專家學者蒞臨指導。她期待此次會議能夠廣泛凝聚智慧,為思政課建設的改革和創新提供新的思路和視野,為講好中國故事提出思政課教師的真知灼見。
研討會分為大會報告和分組討論兩個階段進行。在大會報告階段,與會專家學者代表作大會主旨發言。國際儒學聯合會教育傳播普及委員會主任、中國實學研究會名譽理事長張踐教授,國防大學朱康有教授,北京交通大學蔡紅建教授,我校馬克思主義學院姚洪越副教授、江燕副教授,山東大學吳文新教授,重慶大學鄢顯俊教授,廣東警官學院盧文忠副教授等圍繞馬克思主義與儒學匯通、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馬克思主義的融匯、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要善于講故事、思想政治理論課講好中國故事的理論探索、《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講好中國故事的思考、中華文明視域中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政課教育實驗”方法、講好中國故事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方法創新等問題作了大會發言。河北大學黃云明教授和中國政法大學趙慶杰教授分別主持大會發言。
在分組討論階段,與會專家學者們圍繞思政課為什么要講好中國故事、思政課要講好哪些中國故事、思政課如何講好中國故事等主題展開討論。分組討論階段由北京工業大學吳寶晶教授和北京第二外國語大學朱慧勇老師主持。
大會閉幕階段,我校馬克思主義學院張宏偉副教授做小組討論匯報。重慶大學鄢顯俊教授作大會總結發言。我校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姚洪越致閉幕辭,他談到,經過一天熱烈深入的討論,研討會達到了思想交流、智慧交融、見解交鋒的目的。學者們的真知灼見思想底蘊深厚,現實關懷強烈,問題意識突出,將極大地推動我校思政課建設,促進思政課在講好中國故事的過程中實現情感溫度、價值厚度、理論深度和現實效度的統一。他期待研討會繼續擴大學術貢獻力和社會影響力,辦成思政課建設領域的學術盛會和北京工商大學的學術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