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雁平,男,中共黨員,博士研究生學歷,現任食品與健康學院教授。1983年7月—1999年6月于北京輕工業學院化工系任教師。1999年6月至今,任北京工商大學食品與健康學院教師,2002年10月,晉升為教授。主要從事食品化學和食品安全等研究,發表論文60余篇,授權專利6項。2016年1月至今,擔任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首席專家。2018年7月,成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
唯有熱愛,才能堅持,唯有堅持,才能成就。曹雁平教授任教至今已有三十六個年頭,多年的教研工作中,他有著對科研創新堅持不懈的決心和嚴謹的耐心,有著對學生不辭辛勞的熱心和無私奉獻的愛心,也正因為這份熱愛和堅持,成就了他“師者”的榜樣形象。
潛心科研,碩果累累
工作中,曹雁平教授始終以共產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堅定政治立場,用實際行動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勤勤懇懇、甘于奉獻,2014年獲評北京市優秀共產黨員。在探索科研的道路上他也始終保持積極投入、一絲不茍的態度,總是日出來到辦公室,晚上伴著月光回到家中,把別人休息的時間用來鉆研業務、處理工作。他堅信,勤做實事,定能碩果累累。
2014年度,曹雁平教授參與研究的“辣椒天然產物高值化提取分離關鍵技術與產業化”項目獲國家科技進步2等獎(排名第4)。2015年度,他所在的“食品添加劑綠色生產技術研究創新團隊”獲得農業部中華農業科技獎、優秀創新團隊獎(排名第3)。2016年度,曹雁平教授參與的“躲不開的食品添加劑——院士、教授告訴你食品添加劑背后的那些事”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2等獎(排名第2)。2017年,他所在的食品添加劑教學科研教師團隊入選首批教育部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學團隊。同年,由曹雁平教授擔任支部書記的教工食品支部榮獲2017年度北京高校優秀基層黨組織。2018年度,他參與創新研究的“針對食品安全突出難題,構建‵院士引領、創新體系、強化實踐′人才培養模式”項目榮獲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
累累碩果下,曹雁平教授并未止步。他知道,科研是一件“逆水行舟”的事,不斷汲取專業經驗,才會前進。在被問到如果能在枯燥的科研中堅持時,他談到,要享受做研究的過程,熱愛這份專業,就不存在堅持不堅持的問題。正如他所說,學術研究講究張弛之道,成果不是刻意追求來的,是水到渠成的。
一日為師,終身為師
曹雁平教授潛心科研,但他更愛他的學生。2001級的一位本科生從大三年級開始在曹老師實驗室里參加課題研究工作,并選擇曹老師作為畢業論文指導教師。一次獻血的時候,這位學生志愿加入了中華骨髓庫。2004年6月份,有一位患者跟他配型成功,中華骨髓庫通知他,希望他能夠捐獻骨髓。
這位同學在迷茫中找到了曹老師,跟他表達了捐獻骨髓的強烈愿望,也說了自己關于健康和擔心父母阻止的顧慮。曹雁平教授隨即查閱了捐獻骨髓的相關情況,對學生給與了悉心的解釋和說明,鼓勵他實現自己的初衷和愿望。同時,積極聯系了這位學生的父母說明有關情況,打消了家長的顧慮。
骨髓捐獻時醫院允許家屬陪同,曹教授放下手邊的工作,去到醫院陪在學生的身邊,跟他聊天,使他精神放松,還細心地不斷用蘸水棉簽擦拭他的嘴唇。精心的陪護使得醫院的醫生護士都以為曹老師是志愿者的至親。
除了手術時的陪伴,曹雁平教授從學生決定骨髓捐獻開始,就根據他日程安排,重新規劃了他的畢業論文環節的相關工作計劃。提前安排好他的飲食和休息,和他的班主任一起照顧他。
曹雁平教授還積極聯系了校友,在校友的企業給學生提前聯系了畢業后的工作,之后也一直關心該生的學習、生活和工作情況,鼓勵和幫助他克服遇到的困難,兩人一直保持著亦師亦友的關系。
在曹雁平三十六年的教師生涯中,這樣的故事還有許多,努力做到對每一位學生盡心盡力是他一直以來的堅持。2004級一位碩士研究生,在研一外出時發生嚴重的交通事故,送到醫院急救。曹雁平教授知道情況后第一時間趕到醫院看望他,了解傷情,并及時通知了他的家長。
學生來自一個落后地區的貧困農村,家里生活困難,由于通訊不便,加上他的母親也是頭一次出門,講錯了下車車站,曹老師在各個車站間往返多趟才接到了家長,深夜趕往醫院。
了解學生家庭困難的情況后,曹雁平還積極為他的治療捐款,在學生住院期間,經常到醫院看望他,安慰他的情緒,照顧他的生活,調整好他的學位論文研究工作計劃。該生在自己的努力下,不辜負曹雁平教授的期盼完成了研究計劃任務,順利完成了學業。
德,即為人師表,要以德為先,大德尚道,引導學生樹立正確人生觀和做有益于社會的人;風,乃風氣、品行,老師的言傳身教,直接影響學生成長成才。曹雁平用他的一言一行,生動地詮釋了“為人師表”的含義。他用心鉆研學術,用愛澆灌學生成長,三十六年如一日,踐行著教書育人的為師理念,不斷追求科研創新,為學校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