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學校阜成路靜謐的校區中,一個長相甜美、嘴角微笑的女生款款向記者走來,她便是來自數學與統計學院的本科生,2018-2019年度國家獎學金、校長獎學金獲得者趙玉雪。她的平均績點高達4.37,連續兩年專業排名第一,綜合測評連續三年第一,5門專業課達到滿分。她曾榮獲國家勵志獎學金、優秀學生一等獎學金、美國大學生數學建模比賽三等獎等,曾擔任學院資助部副部長、數學愛好者協會會長。
熱愛成就擅長
由于高中時數學成績優異,她選擇了應用統計數學專業,而上大學后她才發現,此“數學”非彼“數學”。學期伊始,面對優秀的同學們,趙玉雪變得有些不自信,但這樣的困境卻激發了她的斗志,她暗下決心:一定要趕上來!在不久后的期中考試中,她就取得了專業第一的好成績。她認為,大一就要打好基礎,基礎差會導致對以后的學習缺乏信心,喪失對學習的興趣。“萬事開頭難,一定要堅持。”
一兩次的好成績或許是運氣,但連年的第一絕不是巧合。趙玉雪對待學習有一套自己的方法,首先是不拖延,拖延的本質是對待事情有所畏懼,這些畏懼很大程度上是來源于自身的效率低下。其次,對待不同的課要有不同的學習策略。非專業課要在考前背誦上下功夫,而專業課要充分利用課上時間、平時多做題。此外,她提到,要“先撿西瓜再拾芝麻”,大學講課速度很快,但是每節課的重點并不多,上課時要弄懂重難點,細節在練習中慢慢熟練。
趙玉雪善于利用互聯網時代豐富的學習資源充實自己的知識金字塔。她的英語成績一直是短板,她就上網查找學習資源,在各類視頻網站中查找學習資源,她說:“嗶哩嗶哩上很多網課不僅免費,知識點還比較詳盡,適合基礎薄弱的同學。”
競賽構筑夢想
如果說擅長讓趙玉雪選擇了應統,熱愛則幫助她在這條路上走得更遠。趙玉雪第一次參加校級數學競賽是在大一下學期。在三分之一知識還未學習的情況下,她就取得了二等獎的好成績,這給她增添了不少信心。從此,只要有數學相關的競賽,趙玉雪都會報名。初次參加美賽,雖然與她一同參與比賽的隊員也都是其他專業的第一,但是并沒有達得強強聯手的效果。后來,她集結了不同方面的高手,有處理數據的、精通英文的、搜集資料的,這才如愿以償的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她坦言:“競賽的經歷讓我深知自己的不足以及團隊協同作戰的重要性。”
學以致用,是學習的理想狀態。趙玉雪在保證學業的前提下,經常思考所學專業面臨的機遇和挑戰。她認為,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的發展勢必會給人們的生活和工作帶來很多改變,作為人工智能的基礎——統計學就變得越來越重要。趙玉雪認為:“我們不應該覺得基礎學科不夠實用就放棄學習,只有基礎扎實,才能有無限的創新。”
公益傳承希望
除了成績優異,趙玉雪還積極投身于公益事業。她來自河南信陽的小縣城,當地經濟水平發展緩慢,教育資源十分有限。在她小時候,父母都要外出務工,每逢春節才能回家陪伴她。目睹家鄉的境況,公益的種子在趙玉雪心中萌芽。
她刻苦學習,如愿以償地來到北京上學。作為首屆資助宣傳大使的她,再次歸鄉,深入走訪家鄉貧困學生,了解他們目前的學習情況,向他們的父母傳達國家政策和先進的教育觀念,也分享自己在北京求學的有趣經歷。她還會往返三四個小時去為腦癱兒童上一堂有趣的古詩詞課。在學校的組織下,趙玉雪還前往河北蔚縣進行資助宣講活動。蔚縣的情況比家鄉還要惡劣,定時停電、沒有自來水是生活常態。在那里,她與孩子們分享學習經歷,給他們教授知識,與他們共同游戲。孩子們收獲了知識與溫暖,她也收獲了童真與感動。她希望能點燃更多孩子心中求知的火焰,讓更多的孩子通過自己的努力,來到大城市上學,開拓眼界、改變命運,成為建設家鄉,為國爭光的棟梁之才。
她認為志愿活動讓她能從多方面角度觀察社會,鍛煉角色轉換能力和對不同工作的掌控力。幾年下來,趙玉雪共參加過10余項志愿活動,累計志愿服務時長160余小時。國際長走大會、亦莊機器人大會、地鐵站、圖書館都留下了她志愿的足跡。她在給予中成長,在奉獻中實現人生價值。
受恩之心無以為報,回饋之行一刻不停。在受訪中她還提到,她受到了多方的教育資助,一直心懷感恩。雖然自己還是一名學生,沒有雄厚的經濟實力,但她返鄉扶貧的活動、熱心志愿的步伐、公益精神的傳遞永遠不會停止。她說:“若今后自己有足夠的經濟能力,一定會為家鄉的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為國家的教育事業貢獻力量。”
“越努力,越幸運。”這是趙玉雪的人生座右銘。上進、謙遜、努力是大家對趙玉雪的評價。她的同學們說:“她的努力我們都看在眼中,績點第一實至名歸。”輔導員也對她刻苦努力和樂于助人贊賞有加。目前她正朝著自己的目標不斷邁進,相信趙玉雪在不斷努力奮進的道路上,一定會譜寫出廣闊多彩的青春華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