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市委市政府關于垃圾分類工作的部署和要求,聚焦垃圾分類主題,積極推動團員回社區報到,引導我校學生以志愿者身份參與到垃圾分類工作中來,發揮知識優勢、專業特長,參與各類垃圾分類主題活動,培養廣大學生積極奉獻社會的意識品質,提升共青團工作在首都社會治理工作的貢獻度,我校團委決定開展垃圾分類“桶前值守”志愿服務專題行動,作為2020年學校暑期社會實踐工作專題行動之一,通過“看桶”“守桶”“護桶”,有效勸導居民開展垃圾分類,推動社區垃圾分類習慣養成,用實際行動來展現新時代青年大學生的風采,為推動垃圾分類的進程貢獻出力量。 食品與健康學院:垃圾分類我先行,桶前值守勤指導 在此次“桶前值守”志愿活動中,食品191班的崔梓豪積極認真地學習了垃圾分類的相關知識,在做好防護工作后,第一時間走進社區。他同其他志愿者們將居民的垃圾正確歸類,更重要的是為居民們講解垃圾分類的重要性并科普相關知識。“守桶”時,他利用為居民分發垃圾袋的機會,說明一些垃圾分類的要點。許多居民對他的講解很感興趣,并且表示愿意配合分類工作。在他的努力下,小區里主動進行垃圾分類的住戶增加了許多,垃圾投放點的環境有了很大改善。食品193班的鄺芙蕓也加入了社區“桶前值守”志愿活動小分隊。鄺芙蕓所在社區因新老物業交換問題,導致垃圾驛站附近垃圾無人清理。8月5日一早,她便和其他志愿者們一同站崗,垃圾站雜亂無章且散發異味,鄺芙蕓同垃圾分類指導員迅速分工,前后不過10分鐘,地上的垃圾已被清理完畢。食品182班的呂啟欣也走進社區開展“桶前值守”志愿活動,在小區里進行垃圾分類知識的宣傳,她向路過的居民發放印有垃圾分類知識的小扇子,同時也會指導并監督前來倒垃圾的居民正確地將垃圾分類。活動期間她還同社區人員開展了垃圾分類知識宣傳教育活動,邀請小朋友以及家長參加輪盤游戲、卡牌分類游戲等等,在游戲的同時告訴居民們如何正確地將垃圾分類。 輕工科學技術學院:志愿在招手,我們在行動 按照學校團委的統一部署,輕工科學技術學院積極籌備,第一時間在學院公眾號推送相關內容,并及時通知各班班長進行動員,深入了解同學們參加志愿活動存在的問題,認真討論尋求解決方法,圓滿完成“桶前值守”志愿服務活動的初期籌備。 生物工程181班的王佳馨同學談到:“‘桶前值守’是一個很有意義的志愿活動,不僅自己能了解很多關于垃圾分類的知識,有很多居民看到志愿者站崗也會向我們詢問相關的問題。雖然頂著酷暑暴曬,但能為自己的社區、我們的社會盡一份微薄之力,也是我們身為大學生的責任和擔當。”生物工程181班的趙美怡同學也坦言:“在看到了校志服的志愿活動宣傳后,我決定行動起來。做一名垃圾分類志愿者,雖然桶前值守有時候會很熱,也避免不了蚊蟲的叮咬,但是看到小區的人們都能按照規則自覺的投放垃圾,自己也很開心。” 垃圾分類就是新時尚,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身為當代大學生的我們在垃圾分類的志愿浪潮當中必然奮勇爭先。 化學與材料工程學院:推動綠色發展,共創美好未來 為了推動綠色發展,協助社區做好垃圾分類工作,為社區營造更加良好的生活環境,化材學院在京大學生積極報名所在社區“桶前值守”專項活動,積極投身“看桶”、“守桶”、“護桶”的同時,積極宣傳垃圾分類知識,倡導社區居民正確實行垃圾分類。 材料182班王斌積極投身志愿服務,他表示應該讓更多的居民了解到垃圾分類的重要性、提高垃圾分類意識,讓綠色低碳環保的理念深入人心。志愿服務期間,王斌按時來到社區的垃圾桶旁,看到有居民投放錯誤時,耐心講解,號召居民從小事做起,從日常生活抓起,積極踐行綠色生活方式,保護環境,共同為建設美麗家園貢獻力量。化學182班王伊澤也參與到了“桶前值守”的志愿服務中。志愿活動開始前,王伊澤提前了解了社區的垃圾投放點。他值守的時間為居民投放垃圾的高峰時間段,大部分居民能夠按照規定投放,但還是有部分居民對垃圾分類認識不夠,王伊澤便耐心地講解,聽了她的講解,居民們表示理解并自覺實行垃圾分類。材料182班王凱楠表示“垃圾分類桶前值守”行動是提高垃圾分類效果的重要措施,深知作為一名大學生,應當充分發揮自己的專業優勢,積極參與到垃圾分類的行動當中,同時提高服務和奉獻意識。在此次志愿服務中,其他社區志愿者向王凱楠分享了工作經驗,給予了王凱楠很大幫助。 外國語學院:灑青春勤勞汗水,守家園碧水藍天 為貫徹北京市關于垃圾分類的部署和要求,聚焦垃圾分類主題,倡導學校學生和市民積極踐行綠色生活,保護環境的理念。外國語學院團委按照團中央部署積極開展“桶前值守”志愿服務活動。本次活動以實地“桶前值守”,分析垃圾分類常識,借助微信、騰訊會議等線上新媒體,團員身體力行并在志愿活動后積極交流討論,分享心得。 炙熱的太陽沒有阻礙同學們堅守桶前的決心,冰冷的雨水沒有澆滅同學們的熱情。同學們第一時間投入工作,從源頭為垃圾分類把關,充分發揮自己的知識優勢與熱于奉獻的高尚品質,不怕吃苦,不怕困難,用自己的力量為人民守護一方凈土。 西語18支部周宇健發現大多數居民有意識能主動地進行垃圾分類,但由于缺少相關的科學引導,無法正確分類,需要志愿者們的熱心提醒與幫助,而這也是青年團員將個人社會責任擔當落小落實的點滴,這正體現了此次“桶前值守”志愿活動的重要性和意義。除此之外,他還發現垃圾分類的痛點是廚余垃圾的處理問題,因為很多居民會把廚余垃圾和其他垃圾混放,所以在這方面志愿者們需要著重向居民宣傳講解,也需要每個人在日后生活中著重注意。同學們還發現,最制約垃圾分類回收的因素主要是居民們的垃圾分類知識不充足,對于一些簡單的可回收垃圾如:易拉罐、塑料瓶、硬紙板等知道如何歸類,而對于像燈泡、膠片、電線等相對成分復雜的垃圾不知如何分類。講解垃圾分類知識也成為了此次“桶前值守”專項志愿活動的重點。 截至目前,各學院活動進展順利。通過此次活動,青年志愿者們不僅幫助居民們進行垃圾分類,也更加了解了垃圾分類的知識,提高了保護環境的意識。垃圾分類能有效減少環境污染,節省土地資源,提高再生資源的利用率。燭光雖微,卻能點亮一方屋堂。同學們在此次活動中積極參與,奉獻了自己的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