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大地震以來,抗震英雄教師們的感人事跡引起越來越多的教育工作者的震撼和深思,5月27日下午,經濟學院召開了以“向堅守崗位的老師學習,向以身殉職的老師致敬-----汶川大地震引發的職業思考”為題的座談會。座談會由黨總支書記郗仲平主持。
座談會上,大家再次學習了譚千秋老師的感人事跡,交流了從各種媒體看到的人民教師在地震面前所表現出的崇高的職業道德。耿莉萍老師說:“作為老師愛學生就象母親愛孩子一樣是天職,譚千秋老師和許許多多老師的事跡凈化著心靈。”徐丹丹老師說:“連日來自己的心情是牽掛和震撼,那么多教師的事跡感動著自己,使自己重新考慮生命的意義和價值。”她表示要更加熱愛祖國,更加熱愛學生,更好地在教師崗位上工作。周清杰老師在5月21日《人民日報 海外版》上撰文《如何保障震區生活必需品的供給?》,他認為從學者的角度要為政府排難解憂、出謀劃策;從黨員的角度交了特殊黨費;從教師的角度要對學生負責,上好每一節課,為社會培養合格人才,為北工商培養著名校友。吳強老師說:“地震喚醒了人性,增強了民族的凝聚力,這對社會發展有深遠意義。作為一名教師要在自己的崗位上盡自己所能做好工作。”他還表示如果災區需要支教自己一定去。張正平老師認為:“總書記總理是個職業、子弟兵是個職業、教師也是個職業。在地震面前,上至總書記總理下至百姓,盡忠職守空前團結,人性顯示出最光輝的一面?!?/span>
到會老師一致認為,作為黨員,就是要以國家利益為重,在關鍵時刻挺身而出;作為老師,就是要熱愛學生,對學生負責。我們向英雄學習,就是要落實在工作的點點滴滴中。